“中国艺术界的很多个体一方面在言谈领域,在社交媒体上的对社会事件反应迅速、激进、无畏、情绪化;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创作、写作和策展中,在道德和理性层面上却又极端迟疑、保守、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如何把对公共事务的情感关注与艺术工作和语言创新的实践理性结合起来,恰恰应该在2018年里每个人应该面对的。”
用什么方式打开2018?
我们试想这是一次特别的聚会,每个人携带自己的新年期望而来,个体的汇聚,使一段时间的共同议题也浮现出来,艺术行业看上去更加繁荣,但内核反而不那么清晰,是系统出了问题,还是对艺术的认知需要再调整?在谈论生态与结构时,有没有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以及艺术家被时代裹挟的命运?
面对这份问题直接的问卷,有人审慎地一再修订自己的回答,也有人选择了沉默。一份问卷当然解决不了多少现实问题,但至少可以借此检视这一年,留下真实的标注,面对各自或共同的困惑,寻求症结,并付诸行动。
回到原点,艺术何为?请接受我们一以贯之的追问,在这个以花巧挪揄与时代调笑见长的轻媒体时代,我们依然坚持拥有自己的锐度。
这样一份问卷将贯穿一月,就当这是艺术家、策展人和收藏家们一同撰写的一份新年献辞。
感谢各位,带上了坦诚,一起来赴这一场大多数人并没有避重就轻的新年聚会。
——《艺术新闻》
今年春秋拍两季,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拍场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拍卖9.315亿元(约1.44亿美元)成交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领衔,中国艺术品首次进入“1亿美元俱乐部”。中国嘉德持续释出顶级拍品,沈周、徐渭、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力作均过亿成交,二十世纪和当代艺术板块以陈逸飞《玉堂春暖》实现单件拍品首次突破亿元。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行亚洲区表现令人瞩目,亚洲藏家购买力突出。本年度共有27件拍品的成交额超越亿元人民币,破亿拍品以古代瓷器、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为主。
2017年,策展人汪涛一直忙于筹备《吉金鉴古》青铜文化大展和徐龙森的《天光》山水艺术展;两者都将于明年(2018)2月份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
12月21日,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宣布其在香港新恒基大楼(H Queen’s)的新空间将于2018年3月26日开幕,届时将呈现杉矶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的全新绘画作品。
12月14日,尹秀珍个展“以终为始”在佩斯北京开幕。此次展览是继2013年的展览“无处着陆”之后,尹秀珍在内地较为集中的一次近作展示。这些大多为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延续了艺术家二十余年创作历程中对于社会与人的关注,与此同时,在对新材料和新方式的尝试中亦可察觉到艺术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创作动能。她在釆访中提到:“更喜欢内在能量的较量,外面波澜不惊,内部暗流涌动的状态。所以我喜欢陶瓷和水泥。它们一开始都是细小的粉末,加上水,变成柔软的状态,但其实它们可以很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