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历史积淀与新生力量共同于“罐”中发酵:ART021 BEIJING深入北京当代艺术腹地798

May 26, 2025   艺术新闻中文版

1

2025年ART021 BEIJING七九罐主会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撰文 杨诗月

编辑 叶滢

2025年5月22日至25日,ART021 BEIJING 北京廿一现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ART021 BEIJING)落地北京 798·751 园区的七九罐与第一车间。主画廊会场七九罐巨大的砖褐色向心穹顶、宽阔且完整的内部空间与泛旧白色外墙上的涂鸦给人们带来了属于北京当代艺术场景的“熟悉感”,指向798园区的工业空间形象与2000年初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粘连。在今年由两个在北京发生的艺博会与画廊周北京联合发起的“北京艺术季”的背景之下,ART021 BEIJING此次向本地艺术生态腹地的迁入,使得展会能够更好地联动大量集结于此的画廊群落。另一方面,作为兼具本地与非本地基因的艺博会,ART021 BEIJING选择在北京当代艺术叙事的重要生发地举行,也促使我们在今日的艺术地貌中重新审视和思考北京艺术地标与其指向的意义。

2

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今年的ART021 BEIJING汇聚了共计来自 11 个国家及地区的53 家画廊与特别项目。在主画廊单元,北京公社、香格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里森画廊、拾萬空间等国内外画廊再度回归,REFELXION 回声、简画廊首度亮相。在主画廊会场之外, ART021 BEIJING特别邀请PILLS工作室担任展陈设计,汇聚多家知名艺术机构,在第一车间呈献特别展览项目“珍宝阁”(Kunstkammer),邀请CLC画廊、站台中国等八家画廊在容纳综合媒介的展柜空间中展现艺术家项目,为观众和藏家提供独特的观看与对话体验。

看见北京,
在北京呈现的北京艺术状态

在本届ART021 BEIJING现场时,仍能发现不少与北京地方艺术叙事紧密相连的面孔,颇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公社所呈现的艺术家尹秀珍的个人项目。画廊在展位内设置的放映空间相对独立于人头攒动的会场,观众可以在这里观看尹秀珍2007年的影像作品《糖果》。画面中,女人的手指与口香糖进行着角力,在企图塑造糖果形状的同时,她的身体也被牵引和塑造着。据北京公社方面介绍,这件作品首次展出于尹秀珍2007年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个人展览《尹秀珍在北京公社》中。创立于2004年的北京公社在2006年迁入798园区,而这件作品的再度亮相,无论对于画廊还是在这里写就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故事,都是具有记忆温度的存在。

创作于2010年前后的《一句话》系列以及在去年艺术家于上海PSA的个展中呈现的《尘的涟漪》系列分别聚焦于二手衣服布料和陶瓷,延续了艺术家对于物料与身体、生命的研究和创造性重构。几件作品创作年份跨越近二十年,也标记了艺术家具有延续性、敢于突破的持久实践中的重要节点。

3

北京公社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4
尹秀珍,《一句话 No. 083》,图片致谢北京公社画廊

 

在《艺术新闻》与多家参展画廊的走访中,不少人提到北京藏家在对于作品的学术脉络与艺术史价值重视的同时具备开放性,而ART021这一博览会品牌所具备的跨地域联动潜能也为本地市场注入了多元性。“ART021 其实是一个很有本土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博览会品牌,所以我们还是会想展出一些被北京当地的观众熟悉的艺术家,比如张移北和谢其。但同时我们也想在北京介绍我们新的艺术家和 program 阵容。”来自上海的BANK画廊介绍。

位于画廊展位中心的是曾获得2024年UCCA青年赞助人年度选择奖艺术家张移北的雕塑《笨拙的描摹》(2020)。张移北的雕塑通过对材料的挪用与重构探讨了工业、城市景观与家庭空间的关系,而她对工业材料的探索又与北方的历史语境和气质与具有某种契合。另一位艺术家谢其则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长期活跃于北京的艺术场景中。BANK画廊此次带来艺术家的两件人物肖像画以幽暗的色彩描绘了人物身体的局部。除了这两位在北京受到较多关注的艺术家,画廊还带来了正在画廊上海空间进行个展的林科和陈若璠与龚恒之两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5

BANK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曾长期生活、工作于北京的艺术家的面孔也可见于国际画廊的展位中。成立于米兰的MDC画廊是最早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海外画廊之一。在此次MDC的展位中,可以看到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常驻北京的女性艺术家闫平2023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胶东湾》,画面以鲜艳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来人往的海滩景象。80后艺术家吕松同样来自于北京,在此次展位中,画廊带来了他于2024年创作的大幅作品《丰碑》。

6(1)

闫平,《胶东湾》,2023年,图片致谢MDC画廊
7
吕松,《丰碑》,2024年,图片致谢MDC画廊

 

而在不远处的里森画廊则展出了曾活跃于北京当代艺术运动中的艺术家赵刚的油画作品《二月的下午》(2023)和喻红的小尺幅绘画《光》(2023)。巨幅静物画《二月的下午》描绘了桌上一尊插有火红花卉的花瓶,《光》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双悬于乞求与防御之间的手臂。在里森画廊的展位中,与这两幅作品对话的是国内藏家相对熟悉的海外艺术家作品,如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曲面不锈钢雕塑《普鲁士蓝至有机绿和黑》(2023)和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作品中的《塔斯曼海,马里恩湾》(2017)。

8

里森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9
喻红,《光》,2023年,图片致谢里森画廊

 

画廊全球链接中的北京节点

 

北京作为全球艺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体现在多家于全球多个城市拥有空间的画廊在此地的驻扎和耕耘上。作为国际画廊最早入驻的中国艺术园区,798仍是着全球艺术据点北京站中的重要地点和社群。今年ART021 BEIJING位于798·751 园区内的选址让观众和藏家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梭于博览会会场和参展画廊的本地空间;而不少画廊也利用这样的机会策略性地设计展位,与空间展览形成协同效应,立体地展现画廊长期实践的纵深与多元性。

在上海、北京、新加坡皆设有空间的香格纳画廊活跃在此次北京艺术季的多个平台。在同时参加ART021 BEIJING与北京当代的情况下,香格纳画廊作品同样采用了差异化与多媒介、多代际策略。在ART021 BEIJING展位,画廊带来了耿建翌、杨福东两位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可见的日常影画2》(2005)是耿建翌自1995年以来进行的摄影与绘画实验系列,艺术家通过在暗房中分段曝光长卷相纸并用显影液进行涂抹,将摄影与绘画的边界模糊化。杨福东的作品《雍雀》系列(2024)则来自于M+委任的同名影像作品,于影像语言中呈现了主人公伍先生穿梭于香港乡野与都市景观的旅程。

与博览会同时进行的香格纳北京空间展览则体现了画廊长期实践中更具有研究性的面向。香格纳位于草场地的空间呈现了聚焦影像与装置作品的三人展“曹澍、姚清妹、尹韵雅:我们中间横亘着”。三位中生代艺术家的作品探索着在媒介现实愈发复杂的当下,感受、认知与传播之间的张力关系。画廊与非营利空间SIMPLE ONE合作呈现的群展“时间信使”同样为摄影与影像放映项目,并通过杨福东、朱加、赵仁辉等身处不同地区艺术家对技术、记忆与时间的探讨补充了草场地空间的讨论,展现香格纳与影像艺术家的深度合作。

10

香格纳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11
杨福东,《雍雀 之四》,2024年,图片致谢香格纳画廊

 

1997年成立于曼谷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如今在北京、香港、曼谷和首尔均设有空间,近期在新加坡增设了第八个画廊空间。专注于在亚洲范围内推广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的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北京拥有位于顺义区的总部空间和位于798艺术区的两个重要展览空间。

在此次ART021 BEIJING的会场中,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位带来的艺术家面貌相当丰富。赵半狄的巨幅油画作品《Miyou和曾经的朋友》(2022)占据了展位外墙的显眼位置。在一周前的嘉德春拍中,这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的艺术家的作品《小张》曾以2300万元的瞩目成绩成交。而在80后艺术家的作品中,画廊则呈现了赵赵的绘画《西山行旅2号》(2024)、杨伯都的《在美术馆外》(2025)和伍伟的作品《皮毛24-8》(2024)。画廊对三位艺术家作品的选择都颇具代表性——赵赵延续了艺术家对色彩与抽象语言的探索,杨伯都的作品代表了她对于美术馆这一空间的长期关注,伍伟的作品则来自艺术家标志性的“皮毛”系列——以极细纸条模拟动物皮毛质感,将其附着于木板上。此外,在90后艺术家中,则可见到当下颇受瞩目的艺术家王茜瑶的抽象绘画《Battement Fondu No.2》(2024)。

而在步行距离可达的当代唐人798艺术区的两个空间里正在分别进行群展“物质性的记忆”和“千重驿站”,汇集包括等韩国现代雕塑先驱沈文燮、日本装置艺术家川俣正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孙原和彭禹等人对材料与观念的探索。

12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13
赵半狄,《Miyou和曾经的朋友》,2022年,图片致谢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画廊

 

Tabula Rasa 三米画廊2015年成立于北京798艺术区,2021年于伦敦开启第二家分画廊。在当今全球流动与离散的境况下,伦敦与北京两个当代艺术发展的核心地方在具有极大差异的同时又拥有着重重联结。这种特定的两地艺术交换在画廊实践中的生长在此次ART021 BEIJING展位上也有所体现。在Tabula Rasa在艺博会现场呈现的女性艺术家群展中,可见到驻伦敦的墨西哥艺术家Ana Benavides、英国艺术家Cheri Smith的绘画,同时也能看到曾于伦敦求学、现于北京工作的中国艺术家萧涵秋近期的油画作品《纸王冠》(2024)。在刚刚于画廊的798空间开幕的个展“难以置信的柔软进程”中,则可看到同样具有伦敦求学背景的女性艺术家钟云舒灵活、机敏且具有多义性潜能的创作语言。Tabula Rasa通过两个展览空间的呼应,勾勒了出当下女性艺术实践中超越地域的共通路径与多样枝桠。

14

Tabula Rasa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1967年成立于东京的白石画廊的北京空间由隈研吾操刀设计,于2023年落地798,成为画廊在中国大陆的首个空间。据画廊方面介绍,北京藏家对于收藏学术厚度与艺术史价值的重视与画廊在以具体派为代表的日本前卫艺术领域的深耕相契合。此次ART021博览会的开放与活力则让画廊选择在这里展现自己更加年轻与新鲜的面貌。除了元永定正、水岛哲雄这样的代表性和成熟艺术家外,白石还呈现了年轻的日本艺术家盐泽凯伦、韩国艺术家李采、中国雕塑艺术家组合李伟&刘知音的作品。

15

白石画廊展位,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另一种闪烁”:
未被定义的转变正在此地发生

 

在此次ART021 BEIJING现场,可以观察到关于地方的历史性话语和新生的替代性实践在北京的交织发生。作为全国聚集艺术家最多的城市,突破现有结构的实践始终在本地生态的内部酝酿、生长。

作为中国首位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家,汪建伟多年在北京生活和工作。本届ART021 BEIJING的特别项目展位上,汪建伟个人工作室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新创作的艺术项目“另一种闪烁”,回归雕塑与绘画。在“另一种闪烁”系列中的雕塑作品中,汪建伟用木材、不锈钢和氟碳漆塑造出了缠绕纽结、蔓延耸起的各种难以以言语定义的形态。在同系列的绘画中,则能看到鲜艳的彩色块体与真实的金属铝合金的并置。

作为中国最早开始进行观念性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汪建伟在对此项目的介绍中却避开了任何当下艺术界用以归类的理论标签。在作品陈述中,他说“它(艺术)是在我们身体之外,且不能被我们充分估计的事实,所以,它也总是脱离我们现有已知关系的,它只能是一个疏远的、分离的后果。”充满哲思与诗意的语言使观众无法通过任何“捷径”进入这批作品,面对这些使用了综合媒材的雕塑与绘画,观众能做的是通过感知力与智性的参与感受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和实验。

16

汪建伟,“另一种闪烁”系列,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在本届ART021 BEIJING中,特别项目“珍宝阁”(Kunstkammer)提供了模糊艺博会边界、丰富其可触达群体定义的空间。走入第一车间的珍宝阁”单元,一个个木质展柜散布其中,摆放、嵌挂着较小尺度的作品。当观众行走于这些打开的柜子之间,可以获得一种较于传统展会更加亲密的观看体验。“珍宝阁 Kunstkammer”灵感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收藏家向宾客展示奇珍异宝的“珍宝阁”(Cabinet de curiosités),设计团队PILLS工作室将展柜转化为一种收纳与展示的复合体系。此单元中的“展柜”空间不大,却在折叠、展开之间为画廊提供了展陈设计的自由与灵活性。

17

“珍宝阁”单元现场,2025年ART021 BEIJING现场,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小”的形式也意味着这里对小的创作、小的空间实践的关注。今年三月才在798成立的喜在空间在此展位中呈现了林舒、吴尚聪、云峰的群展项目“闪回”。林舒在行走里程中拍摄的地方佛塔照片以明信片大小的尺寸被打印出来,整齐排列,与他的宝丽来作品《在日落时离开》系列并置。云峰通过物影摄影探索身体与感光相纸的互动关系。他试着让泪珠在银盐相纸上显影,最终呈现出日蚀般的图像。正在画廊798空间进行个展的吴尚聪的作品幽默而灵巧。他在对石头、树根、现成品的玩味改造中探索着形式的流动可能。这些作品不采用昂贵的材料与制作方式,与日常生活经验拥有着亲密的关系,定价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

18

喜在空间画廊展位,珍宝阁 KunstKammer 现场,2025 ART021 BEIJING,图片致谢ART021 BEIJING

 

“我觉得‘珍宝阁’和我们的空间在理念上有一个很适配的地方,就是它关乎对微小的深入观察的妙乐。” 喜在空间的负责人慕金澎说道。然而,这样的“小”也意味着许多艺术家并不适合成熟画廊的商业模式。慕金澎说道:“希望能给这些创作者以支持,为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做点儿事儿。”

汪建伟的绘画《另一种闪烁 No.2》中泛有金属光泽的、充满流动性的块体仿佛想要突破画面;而在画布表面的铝合金层则被描绘为向内收缩的样态。这种充满张力的状态似乎正是为当下北京的艺术环境提供了一幅象征式的图像——在内部与外部力量的涌动中经历着改变。在回应《艺术新闻》对于北京当下艺术生态变化的看法时,深耕北京多年的艺术家汪建伟说道:“我感到很大的变化是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都愿意接受那些尚未被定义,又未被清晰描述的事物,尽管方式不同,程度不一。但我们已经不再用一种过去的、熟门熟路的方法来判断我们当下的工作。所以,那个关于过去的当代艺术,进而中国当代艺术的范式、模式和认知,都已在一种熟知中衰退。它带来了另一种闪烁?”

19

汪建伟,《另一种闪烁 No.2》,2025年

从岭南文脉延展到泛东南亚视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底色与远眺

从广州海珠区的地铁昌岗站C1口出站,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层半黄色小楼被包裹在大厦一层的挑高空间内,这是乘坐地铁前往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的必经之处,被网民戏称为闹市区“钉子户”的关山月故居,斋号“隔山书舍”。这一楼内藏楼的奇观,是20世纪中国美术、华南艺术教育和广州现代城市建设的缩影。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画家,师从高剑父,而画派的鼻祖、晚清画家“二居”(居廉、居巢)的故居“十香园”——这一“岭南画派的摇篮”便坐落于附近的隔山村。据传,20世纪50年代末,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计划从武汉南迁至广州之时,关山月就建议在十香园附近定址。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