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即将进入尾声,到哪里过圣诞节也成了人们热衷的话题之一。在纽约曼哈顿,以大量欧洲中世纪建筑为原料,并以中世纪艺术收藏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修道院分馆也许是在纽约这个繁华都会的西方传统节日中,最能感受基督教艺术和文化的地方之一。而促成修道院分馆的落成并使其收藏不断完善的,正是美国金融家、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rfeller Jr.)。
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东南亚现代艺术公共收藏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于11月24日开馆,馆藏的8000余件作品将致力于呈现19世纪至20世纪80年代的东南亚本土艺术。在开馆之际,美术馆也推出了特展“吴冠中:大美无垠”。此外,这座立足本土艺术的国立美术馆目前也正在筹备与海外博物馆的合作计划。
11月16日,位于木心先生故里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于木心逝世之年动工,历时4年建成。美术馆的收藏与展览奠基于木心遗留的600余件绘画作品、数千份文学手稿,为木心先生艺术与文学生涯最珍贵的记录。此次开馆展也是木心画作70年来首度在中国大陆展出。文学与绘画、丰富的历史感.....这些由木心独一的创作经历与个性自然牵引出的交织维度,为木心美术馆赋予了无以效仿的独一性。
创立于1974年的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以600余件极简主义当代艺术作品,尤其是体量惊人的装置艺术和地景艺术而闻名。近日,位于纽约闲置10年的迪亚切尔西(Dia:Chelsea)展厅重新启用,与其位于纽约近郊的迪亚比肯(Dia:Beacon)相互呼应。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基金会总监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详细地讲述了基金会的收藏和未来的计划。
由美国富豪、慈善家埃利与艾迪丝·布罗德夫妇(Eli and Edythe Broad)为其2000多件艺术收藏而出资建造的洛杉矶布罗德美术馆(the Broad)在当地时间9月20日正式开幕。尽管有评论称之为“新镀金时代”的美术馆,但这个备受关注的私营艺术机构也许会是洛杉矶成为下一个艺术中心的关键一步。
9月20日至9月21日,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邀请到10位国内外博物馆界的资深管理者及策展人,就“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与专业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分享与探讨。《艺术新闻》就论坛所产出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期给关注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的读者些许启示。
9月20日,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建造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展览“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开馆。这座以“瓦”为元素,沿山体斜面建造的通透建筑,成为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又一建筑标签。开馆展以江南民间坐具100把、窗格100扇以及器具100件,展现江南的民间工艺世界。
在“浸入式艺术”热潮席卷全球之际,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的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于9月1日发起目标金额为45000美元的众筹,旨在将其最受欢迎的“藏传佛教神龛”(Tibetan Buddhist Shrine Room)展厅更新为不仅可观看,更可以走进去体验的“浸入式”展厅,观众将在这座神龛里亲身体验藏传佛教的艺术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