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博物馆开放资源与数字化策略进展迅速,这主要体现在开放藏品版权和收藏线上创作两个方面。而面对博物馆的数字化,两种对立的观点竞相发声。一方面有人认为博物馆数字化浪费了大量资源而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的观点则是技术不仅不会减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而且“为艺术创作增强了偶发性,扩大了场域”。
如果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来临,我们是否应该建立一间博物馆来反思它的过去并保存它的历史?今年夏天,策展人 Timothy Furstnau 和安德里娅·史蒂夫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实现了这个想法。这个名为“资本主义博物馆”的项目展出了60余位艺术家的80余件作品,除了对资本主义本身的讨论之外,也探讨了如平权、国际贸易、监禁、生态问题等次主题。
劳森伯格新展“朋友之间”将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古根海姆美术馆首次修复线上艺术作品|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结果出炉|艺术品 DNA 标签将被用于鉴别伪作|95家机构已确认参加2017巴黎古董双年展|认出彼得·布莱克新作中所有名人便可将作品带回家
华人建筑师贝聿铭长达六十载的职业生涯与二十世纪中到晚期的建筑史的多个关键时期紧密相连,也与社会、文化、地缘政治等现象互为关系。而最能体现他建筑设计中的“文化整合”及纯几何之美的,莫过于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其中他又尤其偏爱博物馆与美术馆。从法国到卡塔尔,途经中国和美国,在贝氏百年寿辰之际回顾这位“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建筑师过往知名的博物馆设计作品,我们或许能够体会到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强大生命力。
前往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参观的人们从不会忘记这栋著名建筑的设计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然而对于这个“超级”美术馆背后的缔造者却鲜人有问津。值创建80周年之际,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的新展“远见卓识者:缔造现代古根海姆”将告诉人们这个“超级”博物馆从何而来,其背后的“超级藏家”——古根海姆家族又是如何进入艺术领域的。
纽约第二大道地下铁在2017初年开放后,晋级为新的城市“地下美术馆”,独特的地下空间让其中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奇观般的视觉享受。在世界各地,还有哪些著名的潜伏在地下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从日本直岛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展示文物考古现场的荷兰乌特勒支市 DOMunder 地下博物馆,再到将战壕防御工事改建的维克滕堡博物馆,在全球“地下博物馆”中,探秘潜伏着的视觉奇迹。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与香格纳画廊于12月20日合作推出群展“20”,包括20位艺术家共20件/组的展览系复星首个面向公众的特别群展,回顾20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剧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复星基金会主席、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表示,复星艺术中心在孵化更多公共艺术项目的同时,已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确立合作,将在艺术中心内部或广场向公众呈现国际一流的表演节目。
弗尔睿典藏于今年10月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这座位于柏林的私人美术馆藏有德希雷·弗尔睿(Desiré Feuerle)多年的收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将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古典家具、东南亚古董的并置。弗尔睿典藏曾在今年4月末的柏林画廊周末(Berlin Art Weekend)上进行过公开展示,当时,门票全部售罄。今年夏天,弗尔睿典藏的二层成为了第9届柏林双年展的主展区之一,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吸引了超过10万名访客。
在政府不断削减艺术经费的情况下,公共艺术机构将目光投向了私人赞助者。为了维持博物馆、美术馆与赞助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些机构纷纷派出自己的优秀策展人队伍,为超级富豪们私人美术馆的收藏展览出谋献计。有批评者指出,公立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可能危及博物馆本身的使命,在税收优惠的国度,很有可能最终受惠的不是公立博物馆而是是富人藏家。
近年来全球有哪些重要博物馆新馆开幕及新美术馆落成开放?《艺术新闻》与你探寻博物馆之美,盘点全球10大新近开放的博物馆建筑。即使只为了建筑,这些博物馆也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