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周春芽大型个展“东南形胜”,展出周春芽2019年三组新作《太白山图》(组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丹山瀛海图》(组画),与其创作手稿、记录影像,以及由刘益谦、王薇夫妇所收藏的艺术家多个系列代表作。
“我想与当代的中国、中国的观众,和中国的艺术家进行对话,希望是一场有意义的对话。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是世界上未来的大国。在这个语境下,有些人可能会说,在文化上,欧洲已经属于过去了。”
“全球都市” (Cosmopolis)#2:《反思人类》(Repenser l’humain) 10月23日在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拉开序幕。“全球都市”是由蓬皮杜策展人凯瑟琳·威尔(Kathryn Weir)在2016年创立的一个以研究性艺术、跨学科、集体创作为中心的平台。通过艺术驻留、展览、座谈和对话、出版等形式, “全球都市”以近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逐渐回归到聚光灯下的“世界主义”视角来探究知识的生产和交换。
一座正仓院,行旅中国唐朝。这个秋天,伴随着平成时代结束、令和新年号的启用,第126代天皇德仁于10月22日即位。为了纪念登基大典的到来,今年10-11月,除却奈良国立博物馆将迎来“第71回正仓院展”之外;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也举行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别展。
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爱彼(Audemars Piguet)的全新展览“表艺之上”(Beyond Watchmaking)正在日本东京中城举办。本次展览由设计师马修·雷汉尼尔(Mathieu Lehanneur)策划,展出了艺术家池田亮司、亚历山大·乔利(Alexandre Joly)和丹·霍兹沃斯(Dan Holdsworth)的艺术委托创作。
卢浮宫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而举办的秋季大展,注定将在“最热门”研究型展览中独树一帜。最终,展览呈现了约160件来自最负盛名的欧美艺术机构的达·芬奇油画、素描、手稿、雕塑及其他艺术品,勾勒出达·芬奇作为画家的整个职业生涯。
今年适逢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致力推动澳门文化艺术事业的美狮美高梅推出了一系列的艺文活动,包括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美高梅剧院特别播映,这部影片以直观的方式见证着过去逾20年间,蔡国强从初出茅庐时的青涩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和成熟艺术语言的国际艺术家的历程。
《名利场》杂志的特约编辑迈克尔·施纳耶森(Michael Shnayerson)的新书《大爆发:劣币,超级艺术经销商,与当代艺术的崛起》,今年5月一经问世便一度脱销。这本书讲述了从纽约成为当代艺术世界中心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关于当代艺术和金钱的惊人故事。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等待,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终于在10月21日再次向纽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敞开了大门。重开的MoMA增加了约4.7万平方英尺(约44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包括一幢全新的博物馆建筑。而博物馆内部的多处墙体、楼梯甚至天花板都经过了全新的设计与改建,确保全新的展示空间能够与原有的建筑严丝合缝地相连。
俄国白银时代的卓越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Osip Mandelstam)在1923年写下的《世纪》(The Century)中,用悲剧性的音调道出时代所裹挟的“野兽”般的力量。在10月19日于OCAT上海馆开幕的展览“高速形式”(High-Speed Forms)中,艺术家张鼎以这首诗作为其全新创作的诗意阐述,这也是他首次为展览添加文学性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