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RTnews首次公布The Ten名单,该榜单关注数位对艺术圈有着卓越贡献的艺术赞助人,他们的出现正在影响着艺术圈生态。从目前公布的名单来看,香港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也位列其中。在今年夏天稍晚时候,完整的名单将会陆续公布。
正在V&A博物馆新开的“快速反应收藏”(Rapid Response Collection)展馆中展出的12件展品虽然看似粗糙普通,但实则都与重要的社会或政治事件相关。作为该馆新的“快速反应”策略,一旦某件物品具有新闻价值,能反映快速变化的全球性事件如何影响社会,V&A就会立即将其收入该展馆中。
展览的历史正逐渐被挖掘出来。布鲁斯·阿尔特舒勒(Bruce Altshuler)的两卷本权威著作《书写艺术史的展览》(Exhibitions That Made ArtHistory)成为标杆之作,记录了策展人,尤其是游走于各地的双年展专家们在全球化时代的崛起。而这也是《展览时间:50个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Show Time: the 50 MostInfluential Exhibi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这本该领域最新著作的核心主题。
7月13日,上月被鉴定为真迹、估价在3000万英镑的伦勃朗自画像通过在英国伦敦巴克兰修道院的(Buckland Abbey)特展“伦勃朗揭秘”(Rembrandt Revealed Exhibition)正式回归公众视野。
近年来资深如高古轩、茨维尔纳等欧美老牌艺术商,相继扩张了他们的商业帝国,将一批新画廊和新艺术家招致麾下。这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和当代艺术市场状况的讨论:如此明显的扩张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过热,或者它仅仅是向顶层转移资产的强大生态系统的标志之一?
从2013年10月到今年7月,俄国至上主义大师卡济米尔· 马列维奇的回顾展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当代设计美术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德国波恩联邦艺术展览大厅(Bundeskunsthalle)举办,并将于7月16日来到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而其个展“作为无物的世界”(The World as Objectlessness)也于今年3月至6月在瑞士巴塞尔美术馆举行。为何到处都是马列维奇的展览?他与他开创的至上主义又为何被如此重视?
今年夏天,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大展“制造色彩”就试图向观众揭示“色彩的质感”。该展的策展人卡罗琳·坎贝尔(Caroline Campbell)表示:“对我们来说,色彩如今似乎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无论是从银幕上、多乐士的调色板上,还是别的地方。但对展览展出的大部分画家而言,情况要困难得多。”
昆斯在纽约居住了35年,却从未在这儿的博物馆里举办过回顾展。然而6月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举办的昆斯回顾展改变了这一情况。策展人斯考特•罗思科普夫(Scott Rothkopft)说,此次还会展出一些尚未完成的新作,且该展是在著名的布劳耶大楼(Breuer Building)中举办的最后一场展览。展览共计120件作品将涵盖昆斯的艺术生涯,而且这些作品将占满整个大楼。这次展览保证情景壮观,不失亮点,这也正是重点所在。
伦敦。英国皇家收藏(Royal Collection)正在针对一批重要画作展开规模空前的收藏状况调查。在该项目即将开始之际,《艺术新闻》得到了王室收藏画作的准确数目:7564幅油画。这是500年来这个数目首次得到确认。所有作品都将被查验品相,并妥善拍照存档,多数画作的图片会发布到皇家收藏的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