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生命之旅的轮回诗篇:周力最新个展“光之玫瑰”深圳启幕

Jan 15, 2024   TANC
IMG_9578副本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没有绝对的抽象,也没有绝对的具象。”艺术家周力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谈到,她的最新个展“光之玫瑰”于1月13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所展出的作品时间跨度虽跨越20余年,但展览却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索展开。展览用诗歌式的节奏和结构,向观众呈现一个艺术家的“自画像”。从艺术家的“窗中世界”系列(2001)及“蜕变”系列(2005)以来各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到形成具体创作意象的“自画像”系列(2013),再到近年的“桃花源”系列(2020)和“水与梦”系列(2022),及至2023年最新创作的“光之玫瑰”系列,展现了周力二十余年创作的总体面貌,并最终描绘出艺术家在生命旅程中逐渐确认的自我形象。

IMG_9579艺术家周力

 

用画笔寻找心中的线条

IMG_9580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首先步入的是艺术家和策展人所创造的“窗中世界”,在没有人工打光的通道中,观众看到的是两侧来自“窗中世界”与“蜕变”等作品,仿佛平日在室内空间望向室外花园的景象。周力自2001年开始尝试抽象绘画,远看时会认为是由色块和线条所组成的一种抽象表现形式,细看才会发现艺术家在早期探索抽象绘画的阶段使用了多种媒材,例如宣纸、纱布、碎纸片、砂纸等,通过材料的组合形成画面,其中也包括她所看到的一些小型书法作品,她会将这些书写剪切后拼贴在画布之上。其中所出现的线条、形态,都隐藏着艺术家在场的见证,也为其后期的创作埋下铺垫。这种铺垫可能不是明显地体现在画面和结构处理上,而是在十分细微的线条落笔时的利落与力量感,以及在一气呵成的笔尖,线条如何被当下所影响。

IMG_9581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2001年,受邀成为深圳画院客座画家的周力逐渐将生活和工作重心自法国转移至国内,“窗中世界”就是在这个阶段所创作的,画面上有用铅笔所勾勒的格子和细线,也有缠绕的线条,而更多的线条,来自于色块与色块,材料与材料的拼接后所产生的线条是通过不同层面的物理空间所构成的线,经过边缘的叠加所形成。而在周力后来的创作历程中,物理空间上的线条已经被抽取,成为一种创作方法,她用更加自由和主动的方式去构建线条。

IMG_9582周力,《窗中世界 之十二》, 布面综合材料,150cm x 170cm, 2001

在她所著的最新书籍《线条的变迁》中,她以艺术史的脉络梳理线条在艺术中的变化,从史前艺术、中世纪艺术、波斯艺术、拜占庭与文艺复兴、宋代文人艺术以及现代和当代艺术中的线条等维度展开,同时涉猎线条作为写实艺术和非写实艺术的分野,周力在书中写道:“线条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更容易帮助人们回到艺术的真实经验本身,并从中发现审美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她还谈到绘画的过程有着需要细微的考量,具体到每一根线条的处理,这些线条是抽象的,但是有些时候对于创造者而言又是非常写实、具象的,“它们就是笔者在自己的内心空间,或者说一个外向经验空间中看到的东西。”一次绘画的过程的完成也被她比喻为一次内省过程的结束。

IMG_9583副本周力,《蜕变》,布面综合材料,160cmx180cm,2005

也如展览策展人孙冬冬所写:“周力画中的那些线条,它们是在场的,也因为在场,这些线条才让周力的感觉真正地居于画面空间。在场,意味着经验的直接性,这里所说的“经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空间维度:画外世界与画中世界,而线条正是将两者统一于绘画空间的要素之一。”

 

“我”的在场

思内观外的通道

对于她来说,线条是一以贯之的策略,也是她在场的见证,在场并不是简单地指向创作时的在场,而是艺术家的主体性所赋予的在场。在康德对艺术的定义中,他便认为自然产生的作品是作用或效果,而艺术首先是人的作品,有理性理念包含其中。他在确认了艺术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建立了艺术与“人”的关系。“艺术也与手艺不同,前者是自由的艺术,后者可以认为是雇佣的艺术。”他将自由、快适的特性加诸于艺术之上,由此强调了艺术中所含有的某种强制性的东西,即艺术是能表现出创作者精神的保障。这种创作者精神层面的感知在作品中体现的理论,也与周力所说的“我用画笔寻找自己心中的线条”互相呼应。

IMG_9584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第二部分的展厅中心放置着高达约4米的大型雕塑《自画像》,这个形象在周力近几年的作品中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自画像的轮廓来自于艺术家曾经坚持了一年每日绘画一张自画像的行为,由线条勾勒的人形轮廓被放置在如花园般的展厅内,再一次深化了关于在场的阐述。与第一展厅中灰暗的室内灯光不同,当观众来到这一展厅中,会如同身处于拥有自然光线的室外花园一般,被周力最新的大尺幅作品所包围,两件来自“光之玫瑰”系列的大尺幅作品和两件来自“尘埃”系列的作品共同构建艺术家心中的花园,也构建着观众所处的花园,心里的花园。对于“我”的在场,周力是这么说的:“在创作中,‘我’是一直存在的,这个‘我’指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同时也是观者看待自己内心的映照。”

IMG_9585副本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这也呼应着周力常说的“我和我们”的联系和相互映照,从窗中世界到花园,观众除了看到艺术家所展示,所反映的个人化外部世界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步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画像》在此没有具体的指代性。展览策展人孙冬冬在策展文章中阐述道,“那个凝结的身体轮廓以及之后的雕塑形象,恰恰反映了周力对经验主体的反思与内化……当身体被重新置于基础的位置后,我们会发现,周力的‘自画像’实际上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维度。”同时也为每一个观众提供了思内观外的通道。

IMG_9586

IMG_9587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这种在“形”上的提炼,实际上自早期就已经出现在周力对创作的思考中,那时的提炼是由材料开始,从使用多种材料的抽象创作方法到精简至画布和颜料的相互作用,周力总是试图减少可能存在的对观众感知的干扰。她在与《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谈到所有的材料都有指向性,而在近期的创作中减少对多种材料的应用,是因为觉得材料的指向性太明确,材料的出现可能会较为直接地传达给观众一些观点,一些联想。而在提炼的过程中,当材料在画布上逐渐隐退,这些明确的指向或可能给予观众的暗示被淡化。

不再含蓄的光

生命能量的轮回

光之玫瑰,一垛损蚀的墙——,

但,在小山的斜坡上,

这高高的、以其佩塞珀内的姿态

踟蹰着的花

可能有许多阴影进入了

这葡萄藤的汁液,

而这跳跃于其上的过多亮光

误导了路。

——里尔克《光之玫瑰》

IMG_9588 2周力,《光之玫瑰》 之二 ,布面综合材料,250x600cm,2023

灵感来自于里尔克的诗歌《光之玫瑰》,此次周力大型大展取名为“光之玫瑰”,孙冬冬谈到“受诗歌的启发,展览中画家的生命同样被赋予了两种时间姿态,一种是生命作为延续性的时间,另一种则是通过她的作品,在时间、空间与意象之间应和与返复。”作为继“格林迷踪”、“桃花源·迹”、“水与梦”后的个展,“光之玫瑰”是自2020年以来的第四次大型展览,“格林迷踪”的出现,是艺术家希冀在没有春天的时间中画出一个春天,“桃花源·迹”则是在破败的环境下寻找内心疗愈的通道,两者都更具精神性层面的特征。而到了2022年所举办的“水与梦”,精神性的追求又凝结成为“水”这个具体的物质之上,艺术家认为水是能够具体表现意象的媒介。

IMG_9590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时间来到“光之玫瑰”,周力认为自己在这一阶段所探索的精神性回归至更加广阔的视角。她用一种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方式来表现画面中的光线,光线甚至在有些画面中成为了主体,而在细节的处理上,荧光色的加入、线条所附带的光环,都成为这一阶段更加明显的特征。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尽管光是她在创作中持续探索的对象,但在此前的作品中是被以更加含蓄的方式体现。

IMG_9591副本周力,《夜:光之玫瑰》,布面综合材料,250x600cm,2023

周力在去到西藏采风之后创作了《夜:光之玫瑰》、《黑夜之一》两件作品,墨色的线条虽与亮色线条在颜色上有着强烈对比,但从整体上看却没有脱离彼此。每一根线条在画面上的出现,都经历了艺术家许久的思考,线条的位置、颜色、光线,都是精心思考后的成果,由此呈现出的线条虽然繁多,但却乱中有序,她提倡打开想象去看待世界,可能会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单纯地用物理的感受去观看细节。哪些线条颜色需要隐退到后面,光应该如何显现,具有怎样的走向,画面的元素都拥有着自己的节奏,从而拉出空间的层次感。画面中的光是类似于在花园内所看到的光,对艺术家而言代表着美好的感觉。

IMG_9592周力,《黑夜 之一》,300x200cm,布面综合材料,2023

穿过明亮的花园,会来到一条蓝色的通道,展示着四件与蓝色相关的画作,分别为《致挚爱的蓝 之一》、《蓝色恋人 之一》、《蓝色恋人 之二》、《蓝 之四》,策展人希望通过这个有着凉亭和天窗设计的空间使观众进入较为沉静的氛围中。

IMG_9593副本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随后进入展览的最后一个空间。在三件大型绘画《曼陀罗》中,能够看到艺术家用丝网印刷所印的来自“蜕变”系列的蝴蝶,像是一次涅槃重生,代表着“心中宇宙图”的曼陀罗,象征着一段新的开始,用策展人的话说,也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IMG_9594副本周力,《曼陀罗 之一》(左)《曼陀罗 之二》(中)《曼陀罗 之三》(右)200x300cm,布面综合材料,2023

走过《曼陀罗》,四件来自周力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被放置在同一个四边形上,从2001年的《窗中世界 之八》,到2014年的《致挚爱的蓝》,到2015年的《相望》,再到2022年的《水与梦 之十》,一场创作的旅程在此被叙述,一场关于生命的旅程也在此呢喃低语,回扣着关于《曼陀罗》所揭示的新起点。

IMG_9595副本周力,“光之玫瑰”展览现场,2024

观看周力的画作,可能会认为艺术家通过画布叙述着个人化的故事,个人化的情感与生命感知,然而也许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艺术家所预判,或所表现的,我们所看到的,所感知的,源头都是自我,由“我”而生,这就是艺术家所强调的“我和我们”的概念,也是展览中所说的:“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Eine Rose allein, das ist alle Rosen……)。

撰文/林佳珣

 


 

正在展出

周力个展:光之玫瑰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A3展厅

展至3月13日

 

新艺见 | 谭婧的“旱梦滩”上,如何语冰?

在“旱梦滩”里,谭婧关注的不只是历史的事实,更是过去和记忆的两端之间,让历史得以往复回响的距离。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