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复兴生活”与“桃花源·迹”开幕式在上海 chi K11 美术馆同场举行,展览回顾了时装设计师薇薇安·威斯特伍德40多年艺术生涯中在环保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也将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呼应环保主题的作品融于其中,透过艺术提醒人们关注自然、活于自然。
岁末将近,在节日气氛渐浓的12月,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陆续举办年度压轴展览,各城市画廊也纷纷在近期推出新展。“弘一斋”书画精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馆;chi K11美术馆推出薇薇安·威斯特伍德与中国当代艺术双展,在对话中探索环保跨界的意义;重庆原·美术馆以“物相·心相·世相”作为开馆大展;第5届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群展、第2届深圳新媒体艺术展则接连拉开帷幕。《艺术新闻》总结了年终前最后一波开幕的国内艺术活动及展览,希望南下北上的你不要错过。
查尔斯·简克斯(Charles Jencks) 重新思考了他于2000年为《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撰写的一篇讨论博物馆建筑自千禧年来如何演变的文章。当时,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催生了一个以堂皇壮观的博物馆展陈海量收藏的时代。在盖里设计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Louis Vuitton)的史楚金收藏展(Shchukin collection)开幕之际,简克斯悉数了这些全球令人费解的“世俗教堂”。
12月13日,苏州博物馆之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首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开幕,汇集清代苏州顾氏家族(过云楼)的历代书画藏品84件,涵盖书法、绘画、古籍碑拓、文房用品和过云楼顾氏手迹5个部分。透过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的顾氏藏品,可一览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收藏志趣。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正在举办美国当代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回顾展,以贯穿其创作生涯的200余件作品,深度探索了艺术家对20世纪各种素材和风格的广泛吸纳和应用。与此同时,劳森伯格的朋友、同时代艺术家、前辈如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马塞尔·杜尚(Marcel Duschamp)等人的展览也正在世界各地进行。本次回顾展由泰特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联合组织,展览随后将巡展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
12月9日,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艺术项目合作的最新影像作品《愚公移山》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首映,作为在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杨福东延续其黑白影像的美学风格,运用现代的视角重新演绎古老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重思这一典故的现实意义。
12月10日,“龙肝凤脑-八位新锐艺术家”展在OCAT上海馆开幕。本次展览为OCAT上海馆年度青年艺术家项目,由秦思源(Colin Siyuan Chinnery)策展,呈现8位中国新锐艺术家的录像、摄影、雕塑、装置作品。策展人以8个独立展厅将参展艺术家作品重新排列组合,展示不同性别艺术家作品之间的斗争与对话,成为突破传统主题展览思路的一次尝试。
近日在北京画院举行的“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不仅汇聚了傅山书画精品近60件套,还将傅山的早期作品、信札等一并展出,从“学问之妙莫过深”“心懒手闲治迂事”“一丘一壑画家禅”“从来老笔不降钱”四个板块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傅山各个时期的书画风格。
随着12月到来,2016年进入尾声,国内外各博物馆也接连在近期推出年度最后一档展览。OCAT 上海馆以8位新锐艺术家的群展“龙肝凤脑”为年度青年艺术家项目收官;香港 M+视觉文化博物馆推出首个设计收藏展“形流意动”;塞·托姆布雷、劳森伯格大展依次在巴黎和伦敦开幕;MoMA 将于12月3日举办“革命的推动力:俄罗斯前卫艺术的崛起”,提前迎接“十月革命”爆发100周年。《艺术新闻》总结了全球主要城市今年最后一批开幕的重要展览,与你一起在艺术之旅中辞旧迎新。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Bob Dylan)的个展“岔路”(The Beaten Path)正在伦敦翡翠画廊(Halcyon Gallery)举办。展览画册前言中,鲍勃·迪伦讲述了他绘画背后的故事。迪伦认为,如果要为他的“岔路”系列绘画配上音乐的话,希望可以是威廉·布克(William Bunch)(即 Peetie Wheatstraw)、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克利福德·布朗(Clifford Brown)或者盲人莱蒙·杰弗森(Blind Lemon)和吉他手史林(Guitar Slim)——“这些都是能够让我们感到澎湃的艺术家。一定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