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的最后一件作品——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在历经16个月修葺后重新开放。这座艺术中心收藏了美国收藏家和慈善家保罗·梅隆(Paul Mellon)捐赠给耶鲁大学的艺术品,也是在英国之外最重要的英国艺术收藏。这项历时8年、动用3300万美元的修复方案建立在10年的研究基础之上,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这座建筑物意义格外丰富的原貌。
6月1日,谷歌宣布推出最新的研究项目“Magenta”,该项目志在利用人工智能研发出自动生成音乐的算法,并将在未来介入视频制作及其它视觉艺术领域的创作。在刚刚过去的5月,谷歌的艺术相机(Art Camera)以及一款专门针对VR开发的绘画软件“Tilt Brush”的诞生,为我们再次打开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视野。TANC带你从2011年开启的谷歌艺术计划说起,回顾这个科技巨头公司是如何从“艺术品电子化”跨入到“艺术创作"领域的实践。
5月3日,艺术市场的资深玩家西蒙·德普雷(Simon de Pury)出版了新书《拍卖师》(The Auctioneer)。在这部自传中,曾经叱咤拍卖界的西蒙·德普雷以其传奇般的个人经历,揭秘了拍卖行业——这个属于富豪和名流的游戏。
6月1日,2016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第一批共15名/组艺术家名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揭晓。将于今年11月11日拉开帷幕的上海双年展将主题定为“何不再问”,本届双年展除上海PSA的主场馆外,还将特设4个平行项目,将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延展至展场之外。其中,“51人”项目的参与面涵盖了上海的全部市民。
中法文化之春行至半程,除了仍可以参观的影像、摄影、装置、版画艺术展,更多剧场表演将于6月在全国各大剧院上演。法国著名编舞家、舞蹈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把自己的表演舞台延伸至卡塞尔文献展、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非剧场空间,6月他将带着自己的舞蹈实验来到中国;法国当代剧场艺术家帕斯卡尔·朗贝尔(Pascale Rambert)排演了获奖作品的中文版;图像小说创作者冯索瓦·史奇顿(François Schuiten)和贝涅·彼特(Benoît Peeters)还将与中国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TANC精选了6月最值得一去的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带你感受多元的法国文化。
5月28日,香港佳士得30周年拍卖举行首个夜场拍卖——“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在此夜场的83件拍品共取得了4.616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总成交率为71%。赵无极的《翠绿森林》以7068万港元的成交价为本场最高成交价拍品,被东南亚藏家购得。张颂仁收藏的“破晓:早期中国当代艺术”小专场上拍了10件拍品,仅流拍一件,总成交率为90%。
5月28日,塔提亚娜·图薇(Tatiana Trouvé)与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的首次中国个展将于北京红砖美术馆同期举行,两个展览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塑造了美术馆的内部空间。“不在场者的光亮”点出了艺术家塔提亚娜·图薇的创作模式:以一种不在场、不着痕迹的方式塑造出各种形体。而作为第一位获颁特纳奖的法国人,劳拉·普罗沃斯特最具代表性的“祖父”系列作品中的一组近期新作将在“尽其所有”中展出。
5月28日,上海外滩美术馆带来了最新群展“告诉我一个故事,地方性与叙事”。展览以“从想象地理展开”、“重访、想象、建构历史”和“地方的能动性与新叙事”三条主线,探索了艺术家个人与环境多种方式的链接,在不同维度揭示了亚洲未闻未见,关乎本土性的另一面。
在这个5月末,威尼斯又再一次回到了艺术界的聚光灯下。伴随着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召开,本周TANC的艺术之旅将在这儿启航。艺术家与文学家们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浮华与荣耀,使之成为城市认同的一部分。从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艺术到20世纪中期意大利和美国的作品展,再到扎哈·哈迪德整个职业生涯的回顾,顺着河道,让我们一路深入威尼斯异彩纷呈的展览。与此同时,TANC还带来了4处小众游览地“远离喧嚣”,4处深巷餐厅可驻足小憩,5道锦囊更为旅途添色。凭海临风,感受水光潋滟下不一样的威尼斯。
5月30日,香港佳士得在今晚举行了30周年“世纪珍藏”夜场拍卖。最终以白手套完美收官,29件拍品共创下63156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以1.5804亿港元成为本场夜拍最高成交价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