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梁珩
编辑 杨诗月
被誉为“博物馆之城”的巴黎从不缺乏艺术资源,而在今年十月,这座城市的艺术网络正以活跃焕新的状态迎接全球的艺术访客。蓬皮杜艺术中心刚因翻修工程而关闭,由让·努维尔设计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新址则迎来开幕式。从巴黎商品交易所博物馆(Bourse de Commerce)的“极简主义”(10月8日-2026年1月19日)、奥赛博物馆的“布丽奇.莱利:起点”(10月21日-26年1月25日)到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展出的格哈德·里希特回顾展(10月17日-2026年3月2日)以及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的乔治-康多回顾展(10月10日-2026年2月8日),多档重磅机构展览于十月同步进行,于全球艺术版图中营造强大的引力场。
在这一处于持续激活状态的城市氛围中,2025年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Art Basel Paris,以下简称巴黎巴塞尔) 于十月下旬(10月22-23日贵宾预展,24-26日公众开放)如期举办。本届展会共有206家画廊参展,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九成去年参展的画廊选择继续回到巴黎,另有29家新画廊参展,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扩张趋势稳定。展会总监 Clément Delépine 称,法国及其首都在全球艺术市场和文化领域中的核心地位,是高质量画廊向此地聚集的理由,要巩固巴黎巴塞尔的不可替代性,仍需要主办方为画廊、观众及合作伙伴打造足够精彩的体验才能实现。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现场,图片致谢巴塞尔艺术展
自去年搬回巴黎大皇宫,巴黎巴塞尔无论是在展会日程、展区设置还是公共项目合作方面都有了相对稳定的框架基础。今年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增加了半天的超前预展(Avant-première),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首席执行官诺亚·霍洛维茨(Noah Horowitz) 对此的解释是,去年多家画廊反馈希望有更宽裕时间空间与专业的关键藏家交流,今年尝试采取画廊邀请制,每家画廊最多可邀请六人,可在开幕前一天下午(10月21日 15:00-19:00)先行入场。从首批销售报告来看,这一举措颇有成效。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现场,图片致谢巴塞尔艺术展
蓝筹画廊与顶级藏家共同书写的正反馈
据参展画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晚,巴黎巴塞尔已经出现两笔千万美金级交易。在艺术品顶端交易整体收缩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横向对比今年的同品牌三月的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六月的巴塞尔展会(Art Basel in Basel)还是上月揭幕的伦敦弗里兹艺术展双展(Frieze London & Frieze Masters),都是十分亮眼的成绩。
首批百万级别的成交基本集中在蓝筹画廊巨头,最高价来自豪瑟沃斯画廊。冷战时期逃离东德投身抽象绘画创作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作为在世身价最高的艺术家,此次由豪瑟沃斯呈现在巴黎巴塞尔的是上世纪系列抽象绘画中转型关键年份的作品《Abstraktes Bild》(1987),单幅报价达到了2300万美金。虽然画廊未透露最终成交价格,但公布了一件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霓虹装置以475万美金售出。去年以衣索比亞裔美国抽象画家朱莉·梅赫雷图(Julie Mehretu)作品创下首日交易记录的白立方画廊,今年带来艺术家另一幅《Charioteer》(2007),以近1150万美金的成交价再创新高。此外,画廊还公开了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和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各一件百万成交,加上数量客观的中价位交易,开展前两日总额已接近2000万美金。

格哈德·里希特, 《Abstraktes Bild》,1987年,在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豪瑟沃斯画廊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豪瑟沃斯画廊,摄影/ Nicolas Brasseur
朱莉·梅赫雷图,《Charioteer》,2007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白立方画廊,摄影/ Theo Christelis
佩斯画廊向一家欧洲私立机构以逼近1000万美金的价格售出一幅阿梅代奥·莫蒂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晚期作品《梳发髻的少女(Jeune fille aux macarons)》(1918),成为本届首批成交第三高价。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带来日裔美國艺术家鲁斯・阿萨瓦(Ruth Asawa)成交价为750万美金的吊挂雕塑,是此次高位成交中少有的非绘画作品。同画廊另外两件高价售出作品都是德国艺术家的绘画,分别来自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里希特,以500万和350万美金成交。
另一件将雕塑作品在开展前两日售出高价则是Thaddaeus Ropac 画廊,一件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的铜像近作《Cowboy》(2024)以350万欧元成交,多幅百万级别的布面油画都迅速被藏家收入。但Ropac本次首批最高价作品为意大利表现主义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的《Sacco e oro》(1953),以420万欧元售出。格莱斯顿画廊除了以350万美金售出的普林斯(Richard Prince)布面综合媒材作品《Untitled》(1990),此次带来的伊莉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木板油画近作《Kiss (Love)》(2020)成交价也达到了135万美金。

阿梅代奥·莫蒂里安尼,《梳发髻的少女》,1918年,在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佩斯画廊展位,图片致谢巴塞尔艺术展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卓纳画廊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摄影/ Dawn Blackman
与去年首日销售情况对比,2025年巴黎巴塞尔增加了半天超前预展后的首批成交,整体交易数量都有明显上升。高位交易强势之余,中位和低位的交易同样频繁。
百万美元以下十万以上的作品销售数量也较去年翻了几乎一倍,虽然仅占今年首批交易总数的比例略三分之一,较去年的百分之五十看似下降,但在这一值段出现了不少机构收藏。按照一般惯例,机构收藏由于其决策性质往往滞后于私人藏家交易,可此次在超前预展日,除了带来莫蒂里安尼的佩斯画廊,总部位于开普敦的Goodman Gallery亦成功将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一幅纸本和一件35mm胶卷影像作品,分别以60万美金和45万美金的价格售给美国及丹麦的博物馆。今年超半数的交易发生在十万美金以下的低价位,成交数量近两百件,可以被视作市场基础扩大的信号。
但是否这就说明了,超前预展这一举措确实如霍洛维茨所言,做到了“人人受益”呢?
为中生代和新兴力量提供空间
从硬件上看,三大展区的设置并没有发生结构性调整,位置也基本固定。在巴黎大皇宫的标志性穹顶下,主展区“艺廊荟萃”(Galeries)占据一层中庭,部分被分配在二楼。该区审核标准除了项目的完整性,更侧重画廊的长期质量,因而多为专注战后与当代的蓝筹与中生代画廊。“新艺初探”(Emergence)展区只评当年具体提案,旨在挖掘新晋艺术家和画廊,虽然位于二层楼廊靠墙的展位空间相对单薄,但浅绿色的视觉区分和鲜明的动线都能够保证曝光度。
为挖掘能带来美术史突破视角的专题策展,将年代限制放宽到1900年以前的去年首创版块“艺新领异”(Premise),亦有明确的粉色标识,只是建筑二层深处西南角的位置,要求参观者拥有同样的探索意志。不过首次参展的Tina Kim Gallery,在首日就成功售出四件韩国纤维艺术先驱李信子(Lee ShinJa)的作品,均价达到了10万美金。
按照首批成交情况看来,“艺廊荟萃”展区应是超前预览日的最直接收益者,大部分公布的交易都出现在此。然而,各个画廊对该举措的增益实则褒贬不一。一方面,多个画廊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新的日程安排确实创造了和专业藏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哪怕不是立即促成交易,也建立起了高质量的对话和未来联系。只是照规定,一家画廊仅能邀请六个客户,每个客户还可以邀请一人同行,超前预览日实际到场人数约为6000人,比事前宣传的要拥挤不少。且短短四小时显然难以覆盖整个展会,很多参观者甚至没有机会走上二楼,还需要在正式开展的22日再次回来。流程的拉长对藏家和画廊来说都是一场精力和体力的挑战。
尽管如此,香港马凌画廊的联合创始人江馨玲仍认为多出的半天预览时间提高了二楼展商的曝光机会。今年再次参展的她们带来更多样化的作品,从蒂梵妮·钟(Tiffany Chung)的小型雕塑、敬美(Kyung-Me)的素描到袁远的油画覆盖了多种媒材,以颇具山水意趣展陈形成对话,也切实地开展了交易。在主展区二层的还有天线空间,此次带来关小、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Stanislava Kovalčíková)、李泳翔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本届另一惊喜同样出现在该区域,八零后中国艺术家谢磊在10月24日赢下了今年法国当代艺术界的最高奖项马塞尔·杜尚奖,其代理Semiose画廊带来的一组2025年油画新作,在贵宾预展期便销售一空。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马凌画廊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摄影/ Andrea Rossetti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天线空间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天线空间
因而,对于更年轻的画廊来说,能够进入“艺廊荟萃”展区就已难能可贵。为了让更多新生代获得这个机会,主办方明确邀请了七家往年参与过“新艺初探”展区的画廊,其中六家选择以共享展位的方式参展。同样选择两两共享展位的还有六家首次参加巴黎巴塞尔的画廊,四家去年就以联合方式呈现的画廊,以及两家处于策展专题共同在“艺新领异”展区合作的画廊。去年10家画廊共享展位已经是巴黎艺术展的历史新高,今年这个数字更达到了20家。纵使这种合作方式能够达到1+1>2的效果,若明年参展画廊数量在今年180家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如何在大皇宫有限的可用空间里让作品得到良好呈现,依然是主办方需要为潜在参展画廊考虑的因素。
聚焦新晋艺术家的“新艺初探”展区共呈现16场个展,对楼廊空间的使用已经接近极致,今年无论规模和设置与去年保持统一。在首次参加这一版块的画廊当中,有两个都呈现了中国艺术家。香港刺点画廊以酷儿艺术家西亚蝶自学成才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询价。2018年创建于西班牙多诺斯蒂亚的Cibrián画廊,则带来青年旅德艺术家李斯逸的单独一件影像新作。值得留意的是,今年出现了六家第二次在该展区呈现的画廊,其中就包括在上海和纽约都有空间的BANK画廊。时隔一年重返巴黎巴塞尔,BANK带来是艺术家韩笃一的装置作品《心伺令》(2021)和《琳琅》(2024)。画廊创办人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欣然宣布,展位上所有作品都在23号全部售出,其中一件更是由Beatrice Bulgari 所创立的Fondazione In Between Art Film收购。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刺点画廊西亚蝶个展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刺点画廊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BANK画廊韩笃一个展展位,图片致谢艺术家及BANK画廊
商业与艺术共建的城市荣光,
创造了谁的艺术体验?
尽管已经来到第四届,巴塞尔巴黎艺术展仍没有完全摆脱法国艺术行业外来者的身份。主办方为此反复强调参展画廊中超三分之一都在巴黎设有空间,是本地文化经济的直接参与者。重申参展画廊和艺术家与城市的前卫精神渊源之余,继续在时尚品牌 Miu Miu 的支持下,与罗浮宫学院等本地重要文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在九处地标设置了免费开放的公众项目。其中包括巴黎耶纳宫、法兰西建筑遗产博物馆、法兰西学会广场、欧仁·德拉克洛瓦国立博物馆、小皇宫、旺多姆广场、巴黎国家美术学院的小奥古斯丁修道院、巴黎海军府以及温斯顿-丘吉尔大道。所有为公众项目提供展品的画廊都能够在大皇宫内的展位上附加一个明显的蓝色楣板,方便有意咨询者迅速识别。在首批成交数据中,见里森画廊提供的日裔艺术家Leiko Ikemura的兔耳观音铜像以80万欧元售出,阿尔敏·莱希提供的马达加斯加艺术家乔尔·安德里亚诺梅里索亚(Joël Andrianomearisoa)的巨幅挂毯成交价落在20-25万欧元之间,均可作为展商因参与主办方策划的公众项目而获益例证。

池村玲子,《Usagi Greeting (440)》,2023-2025年,在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公共项目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里森画廊
乔尔·安德里亚诺梅里索亚,《老房子里的野香草》,2020-2025年,在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公共项目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阿尔敏·莱希画廊
但对于更大部分的参展画廊而言,更具直接借鉴价值的是城市所沉淀的艺术网络资源。前文所提到的巴黎商品交易所博物馆(Bourse de Commerce)的“极简主义”展览与奥赛博物馆的展览“布丽奇.莱利:起点”都在城市与社交媒体空间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观察者也认为,本届展会上里希特和康多之所以能够以振奋人心的高价售出,得益于同期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展出的格哈德·里希特回顾展(2025年10月17日-2026年3月2日)以及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的乔治-康多回顾展(2025年10月10日-2026年2月8日)。
巴黎这座博物馆之城也展现出其机构系统自身的持续焕新的活性。10月25日,今年迎来成立40周年的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皇家宫殿广场2号启用全新空间。新址位于卢浮宫对面的奥斯曼时期建筑内,由建筑师让·努维尔重新设计,总面积达8500平方米,其中6500平方米用于展览。为庆祝开幕,基金会推出展览《Exposition Générale》,通过馆藏代表作与历年展览片段回顾四十年来的创作历程,呈现由展览委托作品构成的独特藏品体系。10月22日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正式闭馆,进入为期五年的修缮阶段,预计于2030年重新向公众开放。在其本馆翻修期间,蓬皮杜艺术中心将采取更为灵活的姿态在本地与全球进行项目活动,与更为广泛的艺术社群进行互动。

“格哈德·里希特”展览,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2025年,图片由路易威登基金会提供
当贵宾预览日结束,还有多少入场观众可以被转化为买家,一直是此类艺博会渴望解决的问题。去年巴黎巴塞尔首创在展会中期重新布置展陈的“Oh La La!”项目,在今年也获得延续,并增加了名为“时尚”的统一主题。去年目标确立在希望吸引观众再次进入展会,而今年不仅参与项目的画廊会得到一枚银色反光的标签供贴在展位楣板上,主办方还与今年签订的长期合作伙伴Airbnb,在公众开放的10月24、25日里共同推出导赏团体验服务,由担任本项目艺术指导的时尚记者Loïc Prigent本人带领在大皇宫现场参观游览。一箭三雕的野心也很明确:有效运用法国时尚资源、挖掘培养新藏家、促成尾声签单。但无论是被悬挂在大皇宫中央的巨型章鱼雕塑所围绕的路易威登x村上隆合作系列手袋,还是满场的香槟酒杯,几乎都在暗示参加导赏团的成员与画廊期待的高净值人群仍有较大距离,展会目前对顶端和新兴受众的画像无所谓不粗糙。
说出“画廊主是桥梁,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铺设展开故事的舞台”的 Clément Delépine 离任在即,在11月成为老佛爷基金会美术馆(Lafayette Anticipations)的总监。接替其职位目前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的传讯主管及巴塞尔艺术展高级编辑的 Karim Crippa 。尽管Crippa 不似Delépine在上任巴黎巴塞尔总监以前就有过展会领导经验,但提拔传讯主管为展会领导在该企业中不乏先例。至于Crippa是否能够在巴黎巴塞尔目前看似已经成熟框架下完善流程、保障运转,为不同层级的销售和收藏双方提供更丰富而有收益的博览会体验,还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