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art market|艺术市场 克里姆特作品《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以2.36亿美元于苏富比成交,创下现代艺术品拍卖纪录

纽约时间11月18日晚,苏富比于今年秋拍特别呈现的李奥纳德・A・兰黛珍藏(The Leonard A. Lauder Collection)在苏富比位于纽约的全球新总部举槌。该批收藏中的核心拍品,由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于1914-1916年间创作的博物馆级巨作《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以2.05亿美元落槌,2.3636亿美元成交,不仅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更创下苏富比拍卖历史最高价、现代艺术品拍卖历史最高价,以仅次于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4.5亿美元的成交价,成为拍卖史上第二高价的拍品。

interview|专访 专访拉查蓬·乔楚伊: 以“花园”为情境想象新的双年展模式

黄绿相间的轻质篷顶悬浮于广场之上,淡紫色的野餐桌椅随处散落,小巷内的公共饮水设施与流动推车小摊都呈现出邀请的姿态,等待城市中的人们在此停留、相聚、野餐或游玩——由曼谷建筑事务所all(zone)策划的第二届外滩建筑节(RAM assembles)以“上海野餐”为题,通过设计与公开招募,在外滩美术馆外的广场上带来了五件建筑介入装置与超五十余场公众活动。相似的帐篷凉亭在all(zone)为泰国双年展、沙迦建筑双年展、Wonderfruit音乐节所建的公共装置以及墨尔本的MPavilion中都可见,运用轻型构件打造半开放式公共结构的逻辑也存在于事务所为吉姆·汤普森农场(Jim Thompson Farm)、曼谷公共夜市和在芝加哥建筑双年展呈现的“光屋”(Light House)项目之中。

art market|艺术市场 第12届西岸艺博会迁新址,带动徐汇滨江艺术图谱再升级

现在,即使在江风强劲的夜晚,前往GATE M西岸梦中心寻找一张空闲的餐桌也并不容易——此种熙熙攘攘的景象,在2014年首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下文简称“西岸艺博会”)时是无法想象的。在此之前,或许最令前往西岸艺博会的展商和观众介怀的,正是就餐和停车难题。除了“梧桐区”,如今上海“城市漫步”(citywalk)的另一条热门线路如今必然是徐汇滨江,相较于市中心的海派时髦,徐汇滨江更多呈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前沿的艺术、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氛围。

exhibitions|展览 第十三届ART021: 与城市艺术群落共生长,展现新兴视野与价值沉淀

第十三届 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ART021”)于 11 月 13 日至 16 日回归上海展览中心。开幕首日,由CC基金会在特别单元呈现的已故传奇美国艺术家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57-1996)的作品《“无题”(情人)》(1989)在上海展览中心创造出一个聚焦观看的沉静空间——浅蓝色的轻薄窗纱覆盖着场馆侧翼的落地窗,也为本届展会创造出本土与海外艺术跨地域对话的语境与氛围,延续ART021“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路径。本届展会汇集了来自 22 个国家及地区、50 个城市的 141 家参展画廊与项目,呈现主画廊单元、聚焦新兴画廊的APPROACH 单元、关注中国与欧美叙事之外创作的DETOUR 绕行单元、BEYOND 公共单元及特别项目单元五大单元。

exhibitions|展览 “第七艺术”的幕后档案:在Prada荣宅随电影分镜进入制作现场

与电影在大荧幕上为集体造梦的魔力相比,那些支撑影像得以生成的草图、情绪板与分镜稿,显得质朴而粗粝,带有强烈的过程性与未完成感。它们既非纯粹的艺术创作,也非单纯的生产工具,而是在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前期可视化、中期拍摄调度、后期剪辑与特效——承担着不同层面的中介功能:它们连接着想象与实现,构成了电影生产体系中最隐秘的视觉链条。然而一旦成片诞生,它们便鲜有人问津。事实上,大部分电影导演都不会主动公开展示这些被视作中间过程的材料。

news|新闻 漫游杭州2025: 近观当地艺术社群的自发生长与奔涌之力

在上海艺术周之季放眼长三角地区,多地的艺术生态不断更新,各类新兴空间、画廊及艺术家自组织等亦展现出新的活力。2025年11月18日至23日,由杭州天目里与天目里美术馆共同发起的“2025荡一圈:杭州当代艺术周”将以“Make a Swing”为主题正式拉开帷幕。延续第一届城市联合艺术事件的形式,此次艺术周汇集了杭州本地的艺术机构、藏家、艺术家、策展人及众多从业者,超过40家艺术空间参与其中,呈现逾50场展览,集结国际视野与在地精神,共同展现杭城当代艺术能量。

museum|博物馆 被“活化”的收藏与新的艺术通路:M+希克藏品的现在进行时

进入香港视觉文化博物馆M+三楼的希克展厅中最开阔的空间,迎面而来已不是过去两年间在此徘徊的孙原与彭禹《老人院》(2007)中电动轮椅上虚弱却固执地游移的仿真老年男性领袖,而是被阳江组合的《书法花园》(2004)与《瀑布》(2003)替换的人工桃花源。塑料桃花树微微摇曳,水墨书法纸张层层堆叠,仿佛潺潺溪流。于木桥之上驻足,在李子健特别创作的配乐《光》(2025)的韵律中环顾四周,近乎身体本能般的感受不自觉地涌出。于此,情绪成为了一种被调度的氛围,被明确地唤起并在作品之间不断传递、回响。

exhibitions|展览 第15届上海双年展:“花儿与蜜蜂”构筑的丰饶之地,带来了何种启示?

在气温二十度的立冬日,两束悬浮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的金黄花丛及其散落在地的瓣片标识着第15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的入口。该主题灵感来自首次担任该职位的女性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曾读过的一篇研究文章——由意大利都灵大学动物学家弗朗切丝卡·巴贝罗(Francesca Barbero)教授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与传粉者的共生关系中,植物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为主动——植物能“听见”蜜蜂的嗡鸣声,并在蜜蜂靠近时分泌更多花蜜。“这彻底让我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所谓的智慧生物,”斯科特在叙述策展理念时提到,“我们不能再自以为是的认为只有人类的智慧才具备交流的能力。因此这个展览要求我们去想象一个更广泛的、共同塑造这个世界的交流网络。”

exhibitions|展览 在哭声与神谕之间,让她降落

阿那亚艺术中心的群展“让她降落”(As She Descends)以孟姜女传说为切入点,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这一古老叙事进行重新阅读。策展人张震中与富源通过18位国内外艺术家的 39 件作品(其中 17 件为委任创作),尝试追溯这一文化符号的演变轨迹,并探讨其在历史与当下之间的多重回声。展览中的艺术实践共同介入了孟姜女形象两千五百年来的叙事累积与意识形态塑造,揭示她如何在不同语境中被不断改写与再生产。

exhibitions|展览 “微光同尘”:王璜生与父亲的硫铁矿记忆之诗

自广州出发驱车一百六十公里,便可抵达英德硫铁矿厂的旧址。在粤北横石塘的群山中,老矿厂已不复六十余年前的火热,红砖房被藤蔓包裹,运输矿产的铁路轨道在荒草中锈蚀。英德硫铁矿厂作为共和国“一五”计划的主要项目之一,在1953年动工建设,一度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矿山,至1989年累计生产与销售700万吨硫铁矿,但最终随着资源枯竭与相应而来的企业改制,铁矿子弟陆续流散,1992年硫铁矿厂关停改制,厂区几乎被时间吞没——而这里曾经是王璜生的父亲王兰若生活过的地方。顺德盒子美术馆的展览“王璜生:微光同尘”的讲述从这里开始,两代人的对话,在“凝视的风景”、“寻访记”、“父亲的硫铁矿”和“记忆的搅动”四个章节中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