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 -1965)逝世50周年,《艺术新闻》邀请了国内重要的7位建筑师马岩松、柳亦春、王辉、李虎、徐甜甜、董功、朱锫畅谈了他们对柯布西耶的感悟与思考,使读者透过深耕于建筑领域的实践者的眼睛“再发现”柯氏留给我们的启示。
获得2014年“华宇青年奖”的90后艺术家胡为一在北京的首场个展“两点之间没有直线”于7月11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悦廊空间开幕。这位年轻艺术家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政治、艺术创作常态及当代艺术的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思考。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胡为一讲述了这次展出的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和他对城市、身体等问题的看法。
正在曼彻斯特展出的80件精选作品让人们得以一窥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的全方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从这批收藏谈起,M+视觉文化博物馆高级策划人皮力向《艺术新闻》阐述了M+接来下的巡展和收藏计划。
美国最高法院于6月26日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国合法,这项裁决激起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群众的欢呼与庆祝,被认为是同性恋权益运动寻求已久的胜利。但在此之前,同性恋在艺术与流行文化界已经势如主流,在传统的前卫艺术领域,酷儿艺术(queer art)已经不再是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以下统称LGBT)艺术家的专利,但异性恋艺术家涉足酷儿主题依然引发争议。
从60年代末兴起的同性恋解放运动到90年代酷儿理论的成形,再到今天酷儿艺术的多元化呈现,艺术理论家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参与了纽约酷儿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也见证了社会和艺术界对酷儿主题及酷儿艺术家愈发开放的态度转变。他提出的“非正常化的思路”也许对当今有关酷儿艺术的思辨带来启示。
作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群的总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了众多重要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尤以抽象艺术为突出。而其今夏的馆藏展“故事线:古根海姆的当代艺术”,则以“叙事”串联起100余件馆藏作品,并将视觉艺术与文学并置,邀请了31位著名小说家及诗人以展品为灵感进行文学创作。
古根海姆博物馆群正进一步扩张:赫尔辛基分馆的建筑设计方案于6月底确定,阿布扎比分馆项目在搁置了三年半后开始重新提上日程,纽约收藏中心的建立也正在筹备之中。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和基金会负责人荣安生接受了《艺术新闻》的专访,畅谈了古根海姆新馆的计划进展及未来规划。
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的影响串连了明、清两代画家,在明清时期文人画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题“仿范宽”、“法范华原”、“拟范中立”者为数众多。逢建院90周年之际,台北故宫推出“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大展”,不仅可以令观众一睹范宽真迹, 更梳理了范宽对后世影响的广度与深度。
7月2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尼可拉·布西欧(Nicolas Bourriaud)被辞退。6月曾到访中国并与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进行了讨论的布西欧对法国政府的这项决定表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