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5月31日,第四届画廊周北京将携手22家参展画廊及非营利艺术机构于在798艺术区和线上平台呈现一系列展览与活动。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第一批重启的艺术活动之一,也是全球疫情暴发后第一个举办的画廊周。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与新当代艺术博物(New Museum)馆合作推出音频系列“睡前故事”(Bedtime Stories),邀请多位当代艺术家朗读他们所选的珍贵文本。栏目将持续至6月底。
以进场人数作为博物馆访问量的唯一标志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复返。数字领域正日益成为各机构争夺文化探索者注意力的另一个前沿领域。自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发起首个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起,这一年一度属于全球博物馆的节日从未如今年这般将社交媒体作为主场。
全球蔓延的公共卫生危机迫使人们重思博物馆客流量的意义,或许也正在改变人们对待博物馆大型制作以及人气展览的态度,2020会是博物馆人气展览时代的终结吗?
只要将所有决策都简化为一种计算的行为继续对一切事物施加着影响,我们就注定要经历劫难,而眼下的全球公共卫生状况敲响了第一声警钟。
自2008年以来,只有29件萨维尔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出现,私人洽购的作品也同样稀少,而作品的每次出现,都会使价格持续上涨,在过去三年内攀升得尤为迅速。
距离创作日期已有逾百年时间,这两件作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危机,在二战结束75周年的今天,我们来回看两件《向日葵》是如何经历二战,辗转多地,留存至今。
5月13日,香港。位于西九文化区、致力收藏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视觉文化作品的香港博物馆M+公布,香港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凭借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成为首届“希克奖”得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