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问”、“松上寿”、“松间游”、“松中物”,46件跨度从宋元至明清的古代绘画,与明代黄花梨松竹梅纹玫瑰椅、苍松白鹿香盒、清代竹雕香筒等文玩器物共同构成了松美术馆的第二个展览“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谈到为何以“松”为主题,展览学术总监、上海大观古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明说:“中国传统里,文人都很喜欢松,追求其坚韧不拔,坚贞、长寿、高洁的品行。王维早年间有首诗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中国古代文人把松作为绘画的主题,应该是从唐朝开始。”
14世纪,诗人彼得拉克登上法国南部的文图克斯峰,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旅人”;15世纪至18世纪,从南部的意大利到北部的尼德兰,普桑、丢勒、洛兰、雷斯达尔、老勃鲁盖尔等艺术家所描绘的风景成为了人类思考自然、投射想象的历史见证。这场上海博物馆与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合作带来的展览,则以18世纪以降的英国风景画作为主题,呈现其300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英国风景画展。
5月4日,位于杭州滨江宝龙城的宝龙艺术中心开幕,同期推出五个展览单元和一场大型户外演出。四个分展呈现了包括安迪·沃霍尔、荒木经惟、村上隆、梁绍基、申凡、郭工、梁铨、李秀勤等近百位国内外艺术家不同类型的作品。
要求大画廊承担更高的艺博会费用来支持小画廊,是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在柏林某峰会上的提议。4月25日,卓纳在纽约时报的艺术领袖论坛上建议艺博会应该向顶尖画廊“征税”,以保证较小的画廊有机会参与这类活动。“当你赚的钱多了,你要交的税也会增多,”他说,“我非常愿意在艺博会上展出时付更高的价格,如果这意味着更多小画廊能参与进来。”卓纳还补充道,艺博会为此应该起领导作用。
他的建议得到了众多蓝筹画廊主的支持。然而,参与纽约弗里兹艺博会 Frame 单元的各新兴画廊认为,虽然卓纳提议的意愿是积极的,但它过于简单,而且并未指出行业内更为艰巨的挑战。
5月4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的展览“单手拍掌”展出了曹斐受“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托创作的新项目“Asia One”。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部颇具未来感和科幻感的爱情故事片,它的拍摄地点分别是京东物流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亚洲一号”仓,以及昆山无人分拣中心。这一项目还包含了一部以京东物流及其配送员为线索的纪录片《11.11》。此外,曹斐还通过三轮车、纸箱和标语在展览现场打造了一个配送现场的装置,人们可以倚靠在用配送编织袋制成的垫子上观看剧情片《Asia One》。
5月3日,“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这次以“单手拍掌”为题的展览,则聚集了来自曹斐、段建宇、林一林、黄炳和杨嘉辉五位艺术家的新作。作为古根海姆亚洲艺术计划的一部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以委约作品的形式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博物馆创作作品,并举办系列展览;此前的两场展览分别是2014年举办的个展“汪建伟:时间寺”和2016年举办的群展“故事新编”。
4月29日,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农业展览馆如期而至。这个始于2006年,国内历史最长的艺博会始终宣称“立足本土,完整亚洲”,面对近年在各地接踵而至的双年展、民营艺术机构、博览会和画廊所构成的生态,北京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已受到有效竞争。“我认为‘艺术北京’更像一个辐射中国城市的博览会。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如何把它辐射到中国市场,如何把艺术渗透到更下一级的城市去,是我们现在可以集中精力来做的事情。”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创始人董梦阳道出了自己的定位,“艺术走入大众生活已是大势所趋”。而3月20日与京东艺术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发布会早已释放出信号——“艺术北京”将面向更广泛的艺术品消费群体。
三亚。4月28日,复星基金会的首次收藏展“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于三亚亚特兰蒂斯启幕,展览对复星基金会所管理的企业收藏进行梳理,带来40位中国与国际中生代和年轻艺术家的代表作,从“建筑和人”、“互联网生态”、“资本和劳动”三个方面,对艺术世界作为外部社会的微观景象所反映出的社会几何形态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