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艺术家关小的英国首次个展“扁平金属”在伦敦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探讨当代语境下的感官体验与理性认知的关系。《艺术新闻》采访了艺术家关小,她讲述了本次展览及个人创作的构思。
4月14日,泰特美术馆总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与泰特现代美术馆新任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公布了新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览及行为表演项目。新泰特现代美术馆将以为期3周的行为表演和数量可观的馆藏作品,以及长达9个月的开放性论坛、讲座项目,为观众诠释其全球化视野下的现当代艺术。
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新闻发布会于4月18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中国馆展览由建筑师梁井宇策展,以“平民设计,日用之道”回应双年展总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总主题“前线报告”。
4月16日,武汉K11艺术村举办了艺术家郑达、林欣的双人展“后机器:想象HOLOS——郑达、林欣艺术项目”。展览利用“智能化”及“半智能化”的机器为媒介,探讨机器、人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继台北和江南地区的“吴门画派”展览热潮后,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及赛克勒美术馆在4月16日也推出了聚焦吴门的展览“吴门派与诗书画三绝”,以“诗书画三绝”为切入点重新解读了吴门画派的精神内核。
4月,日本民众对“书圣”王羲之的热情再一次被激起。4月11日,展览“王羲之到空海——中日名笔·汉字与平假名的竞演”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开幕,展出不同的王羲之书法写本和欧阳询、苏轼、王铎等大家之作约90件,日本书道家空海、小野道风等人的作品约120件,以及战国至明末清初的篆刻、玉玺等约20件。大阪市立美术馆学艺课长代理弓野隆之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介绍了日本——尤其是关西地区——对王羲之的尊崇,并介绍了日本的寺院收藏。
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举办的论坛“艺术与科技的奇点”(The Singularities of Art and Science)上,黑客怪才、脑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和商学院教授摩恩·瑟夫,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艺术家和设计师凯特·麦坎布里奇探讨当算法和数据能够使艺术中的不可知变得可视化,艺术究竟是被祛魅了,还是可能与科技一起缔造新的感知维度?
4月13日晚,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OCAT深圳馆及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专在广州病逝。巫鸿、皮道坚、张晓刚、冯博一、吕澎、费大为、杨小彦、皮力等长期与他交往与工作的评论家和艺术家们通过《艺术新闻》表达了他们的追念。黄专先生的遗愿是不举办追悼会、告别仪式或任何形式的活动。感谢接受访问和留言的各位,也理解在此刻因悲伤不愿多语的沉默。黄专先生金蝉脱壳而去,精神不休。
5月14日,纽约新美术馆下属子机构根茎(Rhizome)2016年度“7对7”项目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将以主题演讲的形式在新美术馆举行。以网站为主要形态的根茎专注于新媒体艺术展示和收藏,访客可以通过线上展览和数据库浏览以游戏、软件、代码、网站、浏览器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艺术新闻》采访了根茎的创始人马克·特赖布与执行总监扎克·卡普兰,他们讲述了根茎创立20年背后的故事,以及今年1月得到安德鲁·梅隆基金会专项拨款后的工作新进展。
4月10日,《艺术新闻》与UCCA合作,在美术馆报告厅举办了名为“艺博会进化论”的论坛,论坛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主持,邀请“艺术北京”艺术总监金岛隆弘、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对艺博会这一在全球艺术生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市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