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气温回暖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木木美术馆、常青画廊等艺术机构与画廊也随着第一波开春展览开启新一年的艺术热潮。从汉代的玲琅文物到安东尼·葛姆雷的浑然一“屯蒙”,各种媒介题材作品纷呈展示。值此之际,TANC以20场当代艺术展览带你领略北京春日艺术的热度。
绘画这种相对传统的创作方式在经历了“存在危机”后仍然顽强地持续发展前进,批评家、策展人Andrew Lambirth将在下文解说了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面临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
3月28日,艺术家王音的个展“礼物”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这位专注探索绘画语言的艺术家试图通过本次展览来探讨如何去接受架上绘画这种来自西方的“礼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去“回礼”。
3月27日,木木美术馆(M Woods)馆藏展“林间空地”开幕,这也是美术馆空间进行改造之后的首次亮相。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在创作时间跨度上长达1500年,包含了雕刻、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对《艺术新闻》提到,他希望在展览营造的交融时空之中,观众能够慢下脚步,寻找到这些艺术作品的本质中同样的精神与能量的内核。
3月23日晚,为庆祝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德国奢侈品牌MCM于香港旗舰店揭幕了德国当代艺术家Tobias Rehberger装置艺术作品《If you want the rain bow,you gotta put up with rain》。此次展览旨在呈现MCM与Tobias Rehberger首次限量合作系列,亦开启了 MCM品牌四十周年的庆祝序曲。
3月27日,“乌托邦·异托邦--首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开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艺术家的近130件作品汇集这座江南古镇:徐冰、宋冬、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等。“不把老厂房拆了做房地产,搞当代艺术能赚钱吗?” 继乌镇国际戏剧节、木心美术馆等项目之后,乌镇再度尝试新的领域--当代艺术,它会如何呈现一种异于大城市美术馆的姿态?
当人们提起山寨的时候,往往联想到山寨的电子产品和设计,而在艺术领域也并不缺少山寨现象。兰登国际的《雨屋》、安尼施·卡普尔的《云门》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山寨”作品。但是另一方面,科技、设计等领域兴起的“创客”文化也渗透入艺术界,在这种语境中,“山寨”却并非完全是贬义词,甚至可能是有效的创新方式。不过,这种“山寨”并不意味着盗版有理,那么盗版出现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Art to Go是《艺术新闻》每年特别策划的出版物《全球艺术之旅》的线下体验艺术之旅,在本届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首次启程。在3月22日、23日的Art to Go中,参与的嘉宾分别由《艺术新闻》特约撰稿人武漠和《艺术界》主编Robin Peckham带领,参观了M+视觉文化博物馆在太古坊Artis Tress举办的“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由《艺术新闻》与《艺术新闻》国际版团队携手合作的两期《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日报》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出版,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献上中英双语的艺博会权威资讯,并发布艺术报道、新闻分析、权威评论及城中展览与活动导览。
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艺术新闻》采访了13位画廊主,请他们分享了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的看点,以及他们对于2016年展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