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爱丁堡艺术节(Edinburgh Art Festival)如期而至。本届艺术节于7月30日至8月30日举行,由分布在全市30多个画廊和博物馆的40多个展览及活动组成。艺术节以“不可思议的城市”为主题,展示了艺术家在人与城市及空间的关系上的思考与探索。艺术节期间,美国传奇女摄影家李·米勒(Lee Miller)为毕加索拍摄的百余张照片将被呈现。此外,时装史上第一位名流摄影大师大卫·贝利(David Bailey)的作品也被大规模展出。
7月29日,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宣布任命亚历克斯·法夸尔森(Alex Farquharson)为下任馆长。法夸尔森是英国诺丁汉当代艺术馆(Nottingham Contemporary)的创始人及馆长,在艺术家和评论家之间有较高声誉。法夸尔森将在今年秋天上任,接替现任馆长佩内洛普·柯蒂斯(Penelope Curtis)。
香港苏富比即将在今年秋拍推出“具体派之父”吉原治良的“圆· 学——吉原治良珍藏”专场拍卖。这也是苏富比在今年第三次推出日本具体派艺术,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这位曾经首次将中国当代艺术送上香港拍场,使其价格“升价百倍”,对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场有着独到判断的市场专家。为什么她会在近年对日本具体派情有独钟呢?她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市场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判断呢?
7月29日,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宣布任命亚历克斯·法夸尔森(Alex Farquharson)为下任馆长。法夸尔森是英国诺丁汉当代艺术馆(Nottingham Contemporary)的创始人及馆长,在艺术家和评论家之间有较高声誉。法夸尔森将在今年秋天上任,接替现任馆长佩内洛普·柯蒂斯(Penelope Curtis)。
艾未未在上周拿到护照后,将在9月举办大型展览“艾未未”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即宣布艺术家本人将参加展览开幕,并参与展览最后阶段的工作。然而7月30日,艾未未就在Instagram上发布他申请英国6个月商务签证遭拒的相关图片,几小时之内,《纽约时报》、法新社、BBC新闻等各大网站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纽约的华人艺术生态圈是快速流动着的,每天都有人在走进,每天都有人离开。在这里,自由的朝拜者和名利场的信仰者挤在同一座垂直城市,职业操控资本的人和职业唾弃资本的人搭同一班地铁,而后面这两者恰恰是纽约最出名的两类人:银行家和艺术家。对于这里的华人艺术青年来说,这座城市所给的,是否和它看起来能给的一样多?
今年9月,曾于201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吸引了6.5万名观众、人均排队时长超过3小时的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雨屋》( Rain Room)将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在150平方米的空间中,观展者可自由地在雨中穿梭、嬉戏却不被淋湿,这一超越视觉感官的“浸入式”艺术项目或将再次引发观展热潮。而在今年夏天,全球的6个重要美术馆均推出了参与式的大型装置作品,一股浸入式艺术热潮已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
在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政建立的动荡年代,美国人来到中国寻找并获取了大量中国文物,而如今这些艺术品大多被安置在美国各大博物馆中。在《中国收藏者:美国人对亚洲艺术的世纪寻宝》(The China Co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t Treasures)一书中,作者卡尔•梅耶(Karl E. Meyer)和莎朗•布莱赛克(Shareen Blair Brysac)详尽记述了这一过程,并探讨了这些“搜刮” 中国古物的行为到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掠夺,还是在战火中为保存艺术品作出了贡献。
今年6月,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了英国传奇古董商埃斯卡纳齐回顾其经手中国艺术品经历的著作《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而该书只是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14年陆续推出的“艺术与鉴藏”书系的其中之一。该书系聚焦于域外中国艺术品的鉴藏与流转,这些考察与鉴赏中国艺术的“他者之眼”,或为长久以来自成体系、或而封闭的中国鉴藏学提供了更为完整、多元的视角。
自6月开播的央视的人文纪录片《园林》按照汉、魏晋、唐、宋、明清至现代的时间线索讲述园林。为了以足够的影像素材表现那些年湮代远、难以考证原貌的名园,影片采用了“用典”的方式,弥补影像素材的不足。本文就《园林》所引出的古典典籍脉络,补充梳理了一条追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及文人传统流脉的大致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