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雨中而不会被淋湿”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雨屋》曾在伦敦和纽约引起轰动,8月29日,《雨屋》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进行了媒体预览。9月1日,它将在上海正式开始其亚洲首展。在新一轮的《雨屋》热潮即将席卷之际,该作品背后的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艺术小组的创始人及总监弗罗里安·奥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对《艺术新闻》讲述了《雨屋》创意诞生的始末以及高科技的奥秘。
8月28日恰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中国民间专门祭祀亡者的节日。对今天的都市人来说,拜祭的习俗或恐怖的传说已不再熟悉,但古往今来的鬼怪传说仍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以下这些作品虽披着可怖的外衣,谈的都是“借鬼喻今”的人间事。
8月27日,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个展“南辕北辙”于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杨福东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5件重要作品,呈现了杨福东艺术创作中所并存的两股能量:怀旧与现实、人文与写实、南方与北方。在策展人巫鸿看来,对杨福东作品的认识不应囿于年代、风格的线性表述,“南辕北辙”正试图以立体的视角去看待杨福东创作的多重面向。
当人们还在讨论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是否会复制1987年的股灾和8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时,谁也没想到8月25日,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连续四天下跌共22%,创造了自1996年以来开始最大跌幅。中国股市的震荡也影响到全球艺术市场,中国的艺术市场是否会经历1989年日本曾经历过的艺术市场衰退?国内外的艺术市场从业者和分析师带来了不同角度的见解和预测。
2005年,深圳OCAT正式成立,时至今日已经是10年光景。OCAT成立的10年,也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最为迅猛的10年。作为中国民营美术馆中最大的连锁品牌,其核心人物黄专又是怎么看待这个连锁美术馆品牌的发展呢?
出于对公众意见或法律行动的担忧,担惊受怕的策展人和馆长们可能会在没必要的情况下取消展览。在今年1月的《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事件后,博物馆在涉及法律、宗教、政治方面的“灰色地带”的艺术展览和作品时,应该更勇敢地坚持己见,还是应该保守起见,不去触及敏感话题?英国博物馆顾问Maurice Davies在本文中对现在的状况做了分析。
去年8月,在北京宋庄举行的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在开幕前被临时叫停了。时隔一年后的8月19日,反映了这个事件全貌的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进行展映。与此同时,29部参展影片中还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
8月21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宣布将于9月25日举办“15个房间”现场艺术展。本次展览是“房间系列”展览的第五个版本,将邀请15个中国及国际艺术家在专门设计建造的房间中以“人体”为媒介创作现场艺术作品。中国艺术家徐震二度参展,曹斐、胡向前、双飞艺术中心、张洹将首次亮相该展览计划。
王郁洋大型个展“今夜我为何物”于8月8日在龙美术馆开幕,是该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个展。策展人张尕就王郁洋自2007年来的创作轨迹与《艺术新闻》探讨了本次展览的脉络与艺术家最重要的创作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