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颜磊的“利悟利”展览在红砖美术馆开幕。颜磊继续着他不参与创作实践本身,甚至通过别人的决定来做艺术的决定。展览中的9件作品都并非他亲手制作,呈现方式也是在他人提议下完成。然而空旷的展览空间中却又显示出考究的秩序,策展人侯瀚如在TANC的采访中提到,颜磊还是“对视觉很敏感”的艺术家。
美国的博物馆以为名人效应会吸引到大批观众,但公众的口味并没有那样容易预测。博物馆组织展览的动机与公众参观展览的目的非常不一致。他们对拥有强力商业支持的男性画家的偏好,反映其所面临的来自董事会和赞助方的压力。
4月25日,在建城超过2500年的苏州,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内,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主持,在苏州博物馆副馆长魏保信,与艺术家李华弌,北京单向空间的创始人、作家许知远以及新一代设计师Masha Ma之间,进行了一场对传统文脉的承传以及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开放性讨论。
“吴门画派”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地标中不可错过的目的地之一,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新馆为苏博搭建了一个沟通过去与未来的空间。站在这一传统与现代的交点,馆长陈瑞近对于学术及博物馆使命有着自己的坚持。
4月25日下午,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带发生8.1级地震,造成大量伤亡和损失。加德满都地标建筑比姆森塔,以及位于加德满都谷地的帕坦王宫广场寺庙建筑群、佛教建筑遗址猴庙等重要建筑和文化遗址均损坏严重,一些重要遗址被夷为平地。
亚洲艺术收藏在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呈现的全球性收藏地图正在新的动力下发生改变:从西方藏家扮演重要角色到新兴的中国收藏家进场,既往的亚洲艺术著名收藏会为新一代藏家带来怎样的范例与借鉴?新兴收藏家在当代语境中将建立怎样的收藏方向与脉络?正在崛起的中国收藏家又将推动怎样的收藏新潮流?4月25日佳士得与《艺术新闻》联合主办的主题论坛《亚洲艺术巡礼》就以上话题展开了讨论。
4月25日晚,佳士得上海春拍“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举槌。拍前备受关注的贾蔼力作品《无名日 2》以人民币939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拍卖最高成交价拍品。而李津的《两只蝴蝶》则是以人民币597万元成交,打破了其个人拍卖世界纪录。
近几年,各大城市中都有知名品牌举办的展览,似乎是时候思考到底什么是“Luxury”了。从前,“Luxury”也许在于精湛的手工艺和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现在的品牌,“Luxury”也许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名人韵事,又或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近期在伦敦、北京、成都的5个展览,也许正好可为这个问题提供线索。
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这场展览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上,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画面结构也比之前的创作更为空旷。
波士顿美术馆正在举办的“葛饰北斋”展览展出了200多件馆藏葛饰北斋作品。在本次展览中,该馆第一次完整地展出了这位“画狂人”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的36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