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皮皮乐迪·里思特:打开掌心,孕育宇宙

Sep 02, 2025   艺术新闻中文版

image_5_c55e7a02-17cc-4f06-a83c-ddfc7dcffd78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影像静帧,2025年,由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创作,图片由 ProLitteris、艺术家、豪瑟沃斯画廊及 Luhring Augustine 画廊提供

image_6_b56be1a3-f8b9-405e-9b0e-f852cd93852f

“如果你抚摸我的腹部,它就会变成一片海洋。” ——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

Your Palm is My Universe,你的掌心是我的宇宙,谁是“你”?“我”又是谁?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当前展览“掌心宇宙”的英文标题,就像是平行世界递来的一句哑谜。解谜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将不同的线索拼接,而是把自己送进谜题身体的内部,将自己成为谜题的一部分,才能辨别出谜题的形态怎么产生的。
手掌是触发谜题的关键,手掌的这层肌肤,不仅是覆盖于身体表面的薄膜,界定着身体的内外,同时也是感知世界的第一媒介,生物通过触摸,感受万物。对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b. 1962)而言,这层膜同样指向影像技术中电子设备成像所依赖的那层膜,人类视觉的欲望通过RGB点被电脑信号发射至显示膜内,每一个方正的像素区都承载着一个图像,以千方百计,抵达,转印至人类视网膜。展览入口处的诗歌“用十指与掌心摸索前路”(Finding your path with your 10 digits)悄悄提示,电子技术和身体已经密不可分,与其被动等待影像的传送至体内,不如直接邀请身体触摸那层封印影像的薄膜,以另一种形式将身体从原有的框架中解放出来,触发新的身体形态,建立新的身体连接。

image_7_67538686-dedd-48cc-b221-4eaf63029085

皮皮乐迪·里思特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皮皮乐迪·里思特以童年时期的昵称“乐迪(Lotti)”和瑞典童话《长袜皮皮(Pippi)》中的小主人公名字为灵感,将自己命名为皮皮乐迪·里思特。正如童话中那个爱冒险、拒绝服从、爱开玩笑的红发小女孩皮皮,里思特在不同创作媒介间自由游走,以天真而又挑衅的方式批判技术与大众文化对身体的介入。从实验影像到互动装置,再到将影像延展至空间内部,对艺术家而言,观看影像的行为不仅是身体向内的吸收,同时也是主动的接纳与排斥。通过绚丽而超现实的视觉语言,里思特将文化中对身体的隐形暴力包裹进超越叙事逻辑的感官景观,召唤观众进入其中。
身体始终是里思特创作的核心议题。早期的实验影像中,她以跳跃、迷幻、如梦境般的方式捕捉人体形态与肢体,为被大众媒介扁平化的边缘身体重新注入血肉。到了后期,她打破影像与身体的边界,鼓励观众以沉浸式的方式进入影像,让两者的界限被切碎与重组。在里思特的作品里,身体从不是被动等待书写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具备向外延伸能动性的存在。她将观众带入潜意识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不乏如噩梦般的瞬间——令人恐惧,却源于日常范式与社会规训下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暴力。作为影像艺术家,里思特认为,“所有屏幕、所有显示器、所有手机,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装置。”相较于过去全家人围绕同一台电视进行社交,如今更小型、更私密的电子设备让人们被隔离在各自的房间里。对她而言,美术馆如同一个“公共客厅”,在这里,“电子图像与声音将我们重新聚在一起,我们就像由血液驱动的相机,轻轻撩拨着群体的智慧。”

image_8_6d62ba6f-3bcf-4b8b-a3be-18603c0a3995

皮皮乐迪·里思特,《春泉朝阳吊灯》,2025年,“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年,摄影/孙诗

展览开始于艺术家对身体私密与公共的一场反转游戏。区别于传统由厚重华丽的黄铜或水晶制成的吊灯,悬挂在展览入口处的《春泉朝阳吊灯》(Spring Chaoyang Chandelier)由大量轻巧的泳裤组合而成。原本柔软的布料因沾染粉色墨水而变得沉重,溢出的水珠滴落在下方的鹅卵石上,滴答的声音如一条轻轻的线,萦绕在观者耳旁,牵引他们抬头,从下向上望向泳裤的裤腿。那些原本用于遮蔽身体私密部位的泳裤,被里思特转换为悬挂在公共场合的吊灯,打破了日常范式中私密与公共的界限。将私密物品暴露于公共空间,并非出于某种猎奇的目的,而是为了强调身体本就属于自然,对身体的评判同样带有社会建构与政治因素。那么在这种语境下,贴身衣物被展示所引发的固有羞耻感与心理负担,又源自何处?“灯”的英文单词 light,不仅意为光亮,也意味着轻盈。《春泉朝阳吊灯》更像是一封温柔而带着玩味的邀请函,欢迎观众以轻巧的步伐走入身体的内部,摒除对身体刻板的礼仪与规范。

image_9_422c912d-58da-4049-bf71-8fc39adc36ce

皮皮乐迪·里思特,《消化印象》,“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年,摄影/孙诗

往贴身衣物内部一瞥的观看方式,并不只出现在入口处的吊灯中;这种由外向内探入身体的动作,在观看《消化印象》(Digesting Impression)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件明黄色女士泳衣从天花板垂吊而下,因内部放置了一台老式圆形显示器,腹部被撑得浑圆。为了观看泳衣内的影像,观众必须以一种几乎带有冒犯意味的姿态,贴近泳衣大腿缝合处,向里面探视。在1993年的原始版本中,显示器中播放的是肠镜穿过肠道的影像。通过直接呈现身体内部的景象,里思特回应了在信息与图像高速过载的当下,社会公众对外在事物的过度关注,以及对身体内部消化运动的忽视。《消化印象》将讨论直接引导至——当外部异物进入身体之后,内部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哪些元素会被吸收、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而哪些又会被排出,成为被排斥的“故障”?
在这次展览中,黑白显示器内的肠道运动的影像变成了信号搜寻时出现的雪花影像,里思特直言,当一台机器不再接收到明确的人造信号、并且拼命寻找信息时,它只能创造出黑色或白色的像素。这种临时图案的信息来自于宇宙的背景辐射,同时也是体内消化系统在试图与外界发生交流时,出现的一阵“白噪音”。这阵“噪音”之中,或许清晰,且具有指向性的图像并不可见,但却打开了叙事的其他岔路。穿越过噪点以后,会抵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或许,在下一秒钟,答案会突然冲到眼前,但现在任然持续搜寻状态,等待生成。

image_10_4f29b54b-523d-4d42-907a-80c3e4c7493f

image_11_d3ab0a47-7e32-4393-bed3-81b852c2bea6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2025年,“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年,摄影/孙诗

走向展厅深处,观众需要先穿过一条如肠道一般的褶皱通道。踏入其中,如人体组织一般的暗红色地毯的绒毛消减了脚步声,厚重的窗帘轻轻摇曳,仿佛有一阵风在背后推送,也可能只是观众行走间带动了帘子,每一个窗帘褶皱中都像是夹着一些秘密。《无声雕塑:轻柔的幕帘》(Soft Passage No Sound Sculpture)静静生长于展览空间之中,不同于传统要求观众保持距离的雕塑,里思特悄无声息将观众引入作品内部,穿过肠道。窗帘的摆动,不仅来自那位隐藏在背后设计一切的创作者,也源于观众自身的步伐与动作——装置的形态在他们的参与中悄然改变。步伐渐渐被襟声,通道尽头的微亮,以及隐隐传来的声音,召唤着观众持续向内部走去。
展览同名作品《掌心宇宙》(Your Palm is My Universe)是 UCCA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委托作品。UCCA建筑大厅的混凝土拱顶让里思特联想到了肋骨,而她实践的媒介,尤其是视频投影,天生就适合消解建筑,“让整个房间变成集体的皮肤”。里思特将这一装置设想为一具未知生物的体内,观众进入其间,与生物共生,在互动中不断塑造彼此,生成新的身体形态。在千平方米空间内,幕布如同肌肤表层般,以不规则的姿态悬挂在整个主展厅内,构成一个既柔软又有包裹性的空间。漆黑的空间里,里思特标志性的炫彩影像被推至失真,如梦呓般流淌,伴随水滴声、杂音与观众的低语,唤醒最原始的感官。然而,这种刺激并不尖锐,而是温柔的——涌动的幕布宛如流水穿体而过,以包容的姿态邀请观众进入、触摸并改造影像,直至成为影像的一部分。影像从幕布溢出,流淌至墙壁与地面,将观众全身浸润在环境中。进入展厅,观众的肌肤薄膜与幕布相黏,原本冰冷、没有情感的投影仪成为了如太阳一样温暖的光源,洒落在身体之上,生成新的身体。里思特满怀希望地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摆脱那些僵硬、方形的塑料屏幕,而图像将如空气一般,成为我们呼吸的一部分。”

image_12_8468506b-0e69-46e7-bdcb-8266f9a19d5c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年,摄影/孙诗

当不同的观众走入展厅,以各异的方式触摸、揉捏、钻入幕布,甚至被幕布笼罩时,多样的身体被拼接、生成。一个不断生成、断裂与重组的集体,在此呼吸、涌动。这种身体既是各自个体无意识的交叠结果,也是一个在接纳与抵抗中不断生成与重构的空间。艺术家认为,我们一直试图通过放大器、投影仪或其他设备去扩展感官,但“触觉”往往被忽略了。甚至,因为对视觉欲望的过渡满足,身体其他部位无法得到充分刺激,对于她来说,这几乎等同于一种“精神上的截肢”——“我们无法触摸显示器后方的空间,但这种无法满足的欲望始终潜伏于潜意识层面中。织物即是投影的载体,也是影像的捕捉者,在展览空间内,邀请观众,用身体穿透这层边界的薄膜。”在这次展览中,触摸就像是一个指令,不断将展厅内叙事引向多重路径。观众在空间的活动过程中,不断介入了影像叙事的形态,打破了传统影像结构中必须有开头与结尾的桎梏。展厅内的叙事并非单一线性轮回,而是以根茎状散开,每一条丝苗都连接着观者的身体,由观者自己主动选择叙事的内容,组合成新的叙事结构。
《掌心宇宙》虽被设定在某个生物的体内,影像中却不断呈现着风景与肢体的拼贴。里思特曾说:“太阳其实就是最大的投影仪,它的光线穿透我们的皮肤、筋膜,直达肌肉。”在她的设想中,身体的内部运动与外部投影相互交织、彼此渗透。被投影放大至不可思议的尺度的肢体——如掌心与脚——与迷幻色调的风景并置在一起,做着不同的动作。那些原本熟悉至极的身体部位,一旦在尺寸上脱离现实比例,便成为完全陌生的存在。然而,这些“不合常理”的身体状态,其实也潜藏于日常之中。在里思特的世界里,当我们躺在床上、处于专注或半梦半醒的状态时,身体或许会突然化作一片景观:“若你的手很冷,它在主观感受中会缩小到仅一厘米;若你抚摸我的腹部,它可能瞬间化为一片海洋。”只是,这些自然的身体反应大多被收藏于潜意识之中,长期被忽视、被放逐。

image_13_08a28df0-3f0a-4109-91ed-44ab83323c49(1)

image_14_6472b560-d497-457f-89d0-55b1c3147f4e(1)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影像静帧,2025年,由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创作,图片由 ProLitteris、艺术家、豪瑟沃斯画廊及 Luhring Augustine 画廊提供

与风景拼贴的肢体在空间中缓慢运动,断断续续出现,像是一场召唤仪式,将观众引入一首田园牧歌。将肢体与生态环境进行拼贴延续了里思特过往对身体与生态的研究,早在1992年的作品《粉刺色情》(Pickelporno)中,她将女性身体与果实交叠,暗示身体与自然形态的交织。在她的早期代表作《永远至上》(ever is over all)中,穿着连衣裙的女孩手持一株凤梨花,欢呼雀跃地行走在街道上,肆意地将路边的车窗砸碎。另一块荧幕播放着凤梨花和花苞的特写,和大片的草坪。女性与生态在传统意义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都具有孕育生命的能力,双方都被视为处于客体状态,被动地接受凝视与改造。而在里思特的作品中,女性也会带着某种天真而直接的暴力出现,敲碎了流行文化中女性“贤良淑德”的刻板印象。在《慈悲花园回归只肤》(Mercy Garden Retour Skin)中,里思特特写了一双男性的手照顾植物的过程,将柔软细腻一词与二元性别界定中的男性和女性切割。《掌心宇宙》进一步衍生了里思特对于手掌纹路与被人类文明化的景观之间的研究兴趣。她重新审视了“自然母亲”这一被极具性别化的形象。影像中看似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会在一些瞬间转换成整齐划一、明显带有工业化的农田。在修剪整齐的花园中奔跑的女性突然变成在田间行驶的拖拉机,戳破了乡村田园带来的恬静的梦。在这些影像中,共生系统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而非二元的非黑即白,甚至并没有明确的分隔界限。在人类对生态进行改造的同时,人类肢体或许宿命般地本身就带有景观的痕迹。

image_15_8e5d0f7d-738e-465a-b59f-1d3be53a525c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2025年,“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年,摄影/孙诗

展览就像一个温柔的呼唤,对观众说:你好,欢迎你将身体润浸在这具身体内,让我们链接感官,刺激新的器官组织形成,寻找新的行动方式。在这里,新的手脚跟随着技术正在生长,消化系统并没有因为过量的信息而过载失灵,薄膜将身体温柔的包裹,带领身体的边界无限延伸,一直到能与其他个体相遇,在边界的试探中一起参与进新的故事。就像里思特所期望的,空间内“像一个‘集体客厅’,它们其实是一种排练场——在这里我们可以练习专注、练习善意,也开始与彼此的‘集体意识’建立连接。”。就算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一瞬间的失序或者恐惧,也没有关系,因为连接仍然还在,大家的掌心会为彼此撑开一些新的画面,就像是把眼皮悄悄扯开一点点。

*若无特别标注
本文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正在展出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时间:展至2025年10月19日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