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黄永砅带着从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的国际巡回展作品来到了北京红砖美术馆,以此作为该巡回展的第二站,主题为“蛇杖II”。世界三大宗教的各种隐喻,充斥于整个展览之中。如果说在罗马的展览“蛇杖I”是以宗教对抗为焦点的话,那么“蛇杖II”在北京则“将靶子转移到本土和全球社会权力关系重组的主要动机:领土争执”。领土争执与“反建制”概念息息相关——在曾经确立建制的版图之上进行争执。从“蛇杖I”到“蛇杖II”,地域改变,语境改变,展览空间也发生了改变,黄永砅借用这些变化,在红砖美术馆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组合分区。
上海龙美术馆独立引进的现场艺术项目“15个房间”于今日(9月25日)开幕,包括15名艺术家的现场艺术作品,中国艺术家徐震二度参展,曹斐、胡向前、双飞艺术中心、张洹首次亮相该展览计划。策展人纽约MoMA PS1馆长兼MoMA首席策展人Klaus Biesenbach和伦敦蛇形美术馆联合总监Hans Ulrich Obrist在与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谈及了这个项目的缘起,对在中国做展览的想法以及展览空间中镜子的作用。
2月28日。苏富比艺术空间“游子画语——赵春翔”展销会正式开幕,展出华人现代艺术家赵春翔(1910-1991)的作品,集中呈现1958年至1991年期间创作的20逾幅作品。
巴黎钱币博物馆(La Monnaie de Paris)新展“带我走(我是你的)”鼓励观众随意拿走展场内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当代艺术界鼎鼎大名的艺术家。这场由小汉斯(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和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联合策划的展览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免费取走艺术品的play ground。
“纹身师,刺青者”——史上最大的纹身展览在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正在展出。长达一年半的展览,向你慢慢道来——关于纹身的一切前世今生。
进入九月,无论传统还是当代,高水准的艺术展开幕愈加密集。中外文化语境的不断碰撞,影像艺术的完整呈现,建筑、设计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再加上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集体亮相——国内艺术界的展览进入蓬勃而多元的新一季。
时隔3年,林天苗的最新个展“1.62M”于9月21日在昊美术馆温州馆开幕,展览根据艺术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和创作阶段分为4个部分:身体语言的形变;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与性别意识;机械功能性的粉碎与再造,以及社会性雕塑。
自古根海姆个展“时间寺”之后不到一年,9月18日,艺术家汪建伟又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了最新个展“脏物”,展览展出了其延续“时间寺”系列创作的绘画、装置新作。展览开幕现场,还有汪建伟发起的十人组合“结晶体”进行的剧场实践。与此同时,此次展览的学术批评鲁明君编纂的新书《软弱的时间》也同期发布。
1月23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公布了即将于5月15﹣18日假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展会的最新进展。除会展中心外,今年首次将展场拓宽,新增的“光影现场(Film)”专区,为大会与香港艺术中心合办项目。
艾未未在英国主要艺术机构的首次大型个展于9月15日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是这位“艺术明星”自今年7月获准出境后首次参加开幕的展览,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展览现场除了艾氏招牌式的大型装置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