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的最新装置作品凿穿了常青和唐人两家画廊的墙,汪家祠,一座明代祠堂,被拆分为1500多个部件并重新搭建于两个画廊空间之间。《艺术新闻》采访了艾未未,了解这座具有400年历史、颠沛流离的祠堂,如何被转化为一件当代艺术品。
影像艺术自1960年代提出至今,似乎从来都与电影泾渭分明。而现在,从9分钟到9小时,从片断式的体验到结构性的叙事,越来越长的影像正在消弭视觉艺术与电影的界线。
巴黎当地时间6月3日,以路易威登基金会藏品为内容的基金会第三阶段收藏展在基金会拉开帷幕,这也是自2014年10月基金会开幕以来的首年特别活动的最后一项展示。此次展览着重呈现了以“波普”和“音乐/声音”为脉络的基金会藏品。同时,基金会还宣布将于2016年1月举办聚焦中国新一代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展览。
新年伊始,艺术之旅不停歇。TANC独家策划2015年不容错过的“展览特别推荐”,从古代大师到当代艺术、从影像到设计,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跨越古今的艺术大旅行
巴黎马蒙丹•莫奈博物目前推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览主题:《“梳妆”—— 欧洲“隐私”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展览集合了从15世纪至今主要艺术家的作品,重现各个时代里人们的清洁仪式、梳妆空间及女性身姿。
正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的“比约克”展览不仅全面了回顾这位千面女神近40年的创作历程,也展示出她与艺术家马修·巴尼分手后作为“存活机制”的创作。
伦敦大英博物馆开春新展“定义美:古希腊艺术中的人体”以150件大理石雕塑与浮雕呈现古希腊艺术的人体美学。在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看来,这些作品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作品,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原本的样貌。
英国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逝世5周年,两个纪念展于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V&A博物馆同期举办。“时尚应该是一种世外桃源意境的彰显,而不是要去写真的监禁。”在2009年的采访中,麦克奎恩曾这样说道。如果说“野性之美”服饰展回顾其最绚烂又最完整的世外桃源意境,那“工作流程”摄影展则恰如一把手术刀,利刃冷静地切入其内心压抑的监禁——对完美的追求、工作压迫感和内心的毁灭倾向。
影像艺术家王功新个展“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今日于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三组多屏录像装置新作和一组摄影文献《布鲁克林的天空—在北京挖个洞》并置,呈现艺术家的影像艺术创作起点和现在的工作状态。
2015年3月20日,北京M WOODS美术馆带来荷兰重要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Guido van der Werve)在亚洲的首个个展。艺术家创作的《十四号,归》(Nummer veertien,home),耗时六年完成,时长达54分9,是一件融合多种媒介的影像作品。开幕当天,M WOODS美术馆也邀请到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亲临现场。除去展览,他还将以本次展出的作品为主题,为M WOODS MEASURES带来第二个讲座,并与国内从事影像研究的学者,艺术家以及策展人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