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杂志的特约编辑迈克尔·施纳耶森(Michael Shnayerson)的新书《大爆发:劣币,超级艺术经销商,与当代艺术的崛起》,今年5月一经问世便一度脱销。这本书讲述了从纽约成为当代艺术世界中心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关于当代艺术和金钱的惊人故事。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等待,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终于在10月21日再次向纽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敞开了大门。重开的MoMA增加了约4.7万平方英尺(约44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包括一幢全新的博物馆建筑。而博物馆内部的多处墙体、楼梯甚至天花板都经过了全新的设计与改建,确保全新的展示空间能够与原有的建筑严丝合缝地相连。
俄国白银时代的卓越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Osip Mandelstam)在1923年写下的《世纪》(The Century)中,用悲剧性的音调道出时代所裹挟的“野兽”般的力量。在10月19日于OCAT上海馆开幕的展览“高速形式”(High-Speed Forms)中,艺术家张鼎以这首诗作为其全新创作的诗意阐述,这也是他首次为展览添加文学性注脚。
艺术家黄永砅先生,于法国时间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九日中午在巴黎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黄永砅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黄永砅同时代的策展人和评论人费大为在发给《艺术新闻》的留言中写道,“黄永砅正是这个时代精神核心中的核心人物”。
第46届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在10月17-20日巴黎大皇宫举行,本届艺博会聚集来自29个国家的199家画廊,其中70%为欧洲画廊,28%为法国画廊,18%是美国画廊,来自中国的画廊有魔金石空间和维他命空间。
“从身体和声音表演到动态影像,从真实/虚构叙事到视觉装置,这四位艺术家乐于探讨多层次的在地和文化语境以及历史叙述,对它们作出改变和创新,从而强调出非常当代的社会话题和艺术实践。”
“蓝筹”、“投资级别”、“吸金”——一批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以能为所有者实现稳定甚至时而令人咂舌的高回报而著称。今年八月,法国拍卖交易数据库Artprice公布了全球艺术市场的半年研究报告。数据指数显示艺术品的价格呈现5%的上涨,其中16%的增长来自Artprice100榜单中收录的“蓝筹”艺术家。
卢浮宫馆长让-吕克·马迪内(Jean-Luc Martinez)任期内最重要的建筑工程在10月8日完工,但是公众暂时还看不到它。在巴黎北部200公里处的城市列万(Liévin),这座全新而庞大的卢浮宫藏品保管与保护中心已对策展人和研究者开放。
以艺术带动当地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整个濑户内海地区蔓延开来。将各种艺术作品捆绑在一起的是对社区,再生和海洋的重点关注,许多作品都展示甚至重新定义带有盐渍的,饱经风霜的木制棚屋。它们能够代表岛屿的特色,而其目的是想要渲染挖掘人口减少和毁灭的悲惨局面的感染力。
艺术家刘韡个展“看不见的城市”的第二部分近日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CMA)开幕,它与9月在克利夫兰当代美术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leveland)开幕的第一部分共同构成了刘韡在北美的首场大型博物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