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华艺国际(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上午十一时正式举槌,并于晚上七时落幕。作为进驻香港后的首次拍卖,四大部门,九个专场,283件作品,共拍得成交额约5.4亿港元。现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额8676.7万港元,吴冠中专场6件作品全数成交,创作于1982年的《欢腾之夜》成交价为3327.6万港元,为整个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价最高之作品;现当代艺术专场中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无题》(2008年)亦拍出743.4万港元的高价;而备受关注的创新项目“未来+”则以1770万港元成功寻得藏家。此外,中国传统艺术以及珠宝首饰板块均取得不俗战绩。
5月16日,“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出了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Le musée du quai Branly- Jacques Chirac)约150件大洋洲收藏,被视为大洋洲艺术在中国大陆地区博物馆内首次较完整的展示。“浮槎”原意为往返海上与天河间的小船。在大洋洲,水道是连结各个岛屿间的路,独木舟就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展览由“海之疆域”开始,展示了来自大洋洲各个国家的独木舟和相关的创作,呈现出大洋洲地区海洋与陆地密切的关系。
一件在阁楼中被意外发现的意大利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之作——创作于1607年的《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Judith andHolofernes),自其现世时起,便吸引了整个艺术界及公众的目光。2014年,法国拍卖师马克·拉巴布(Marc Labarbe)在清理图卢兹一间大宅时,在其阁楼中发现这件大尺幅未署名画作,此画据信已遗失逾百年。6月27日,它将在法国图卢兹拍卖行马克·拉巴布(Marc Labarbe)进行公开拍卖,估价1亿至1亿5千万欧元。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于5月11日开幕,本届双年展由伦敦海沃德画廊 (Hayward Gallery)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负责掌舵,以“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为主题,试图探讨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动荡时代,从主展馆所在的绿城花园(Giardini)开始,一路延伸到军械库展区(Arsenale),两处展馆中的两场独立的主题展,各自以相同的79组艺术家展示不同作品。除了主题展览与国家馆之外,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90场国家馆展览,与此同时,分布于威尼斯全城的大小展览与平行项目也将启幕。TANC带来本届双年展展览全导览,带你玩转威尼斯......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可谓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艺术盛会,但是也是最令人筋疲力尽的。无数的国家馆展览、绿城花园(Giardini)与军械库(Arsenale),以及附属活动都需要你的耐力、技能与挖掘内部消息的能力。这也是为何我们询问了一些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如何才能在高密度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存活下来?如果没有美食相伴,威尼斯便会缺少了一份乐趣,除了观展之外,在藏身于小巷和运河两边或者广场周围的餐馆好好美餐一顿吧!TANC为你带来威尼斯餐厅与酒吧精选,开启你今年的威尼斯之旅!
“坎普:时尚札记”(Camp: Notes on Fashion)正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展出。“坎普”(Camp)一词“曾是一种专属男同性恋亚文化的圈内语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Andrew Bolton)说道。直到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于1964年发表的“‘坎普’札记”(Notes on Camp),“坎普”一词才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5月26日,富艺斯2019年香港春季拍卖会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和设计日间拍卖、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相继落下帷幕。两场拍卖总成交额约2.4亿港元,相比上一季增长56%。其中晚间拍卖共25件作品(其中一件撤拍),总成交额1.8476亿港元,成交率达96%,而日间拍卖总成交额约5588.88万港元,成交率达88%。
2019年5月25日晚,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会中, “离心力”与“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两场晚间拍卖成交总额高达9.10255亿港元,共有24件作品以超过千万港元成交。本次佳士得春拍夜场中,包括贾蔼力、黄宇兴、梁远苇等中国70后艺术家为重要要构成的“离心力”专场,共8项艺术家拍卖纪录诞生,贾蔼力《疯景》(2007年)以1812.5万港元成交,在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的同时,也成为七零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离心力”专场为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副主席暨国际总监及部门主管林家如任职后所推出的第一个特别企划专场,林家如表示,市场在寻求新的标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名单也正在生成。
H Queen’s大楼十五楼,电梯门一开,托马斯·穆尔凯尔(Thomas Mulcaire) 的橘色霓虹装置作品便闪现眼前。 5月23日至7月27日,收藏家中的藏家——西尔维奥·珀尔斯坦(Sylvio Perlstein) 首次让他“积累”多年的112位艺术家的190件艺术品来到亚洲,在香港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的两层空间公开展出。为了布置这场名为“奋斗不息”的藏品展,策展人大卫·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 在纽约、巴黎与安特卫普来回奔波。展览呈现了西尔维奥收藏的“原生态”,还原了西尔维奥在巴黎家中的照片墙,而这组霓虹灯则是从他的院子里直接搬来的。
著名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M.Pei)于当地时间周四(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一个望族家庭,曾在香港和上海生活,成年后移居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被视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生长于风雨飘摇的中国,成名于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追求“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留学生中,贝聿铭是特殊个例。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哗众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此时,“倒带”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一百年,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与他的建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