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一种去物质化的形式探讨中国水墨艺术中被动的现代性”,郝量在对谈中表示,“我将这个展览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去完成,其中的各个部分展现为绘画、玉器、文献和研究资料等形式。我认为艺术讨论的不是具象的世界,而试图通过观察找到内在形态构架的基础,从而追溯中国文人对世间万物道理的思考。”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对中国艺术开始产生兴趣并展开深入的研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视觉艺术系副主任,博士研究部主任沈揆一在“开放的东方”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上这样讲到。5月23、24日,这场由13场主题演讲、4场圆桌对话组成的论坛在知美术馆汇集了17位全球学者、策展人、美术馆馆,围绕“开放的东方”这一概念展开,从哲学、美学、历史、艺术史、地缘学等多角度展开,挖掘及整理了“东方”概念的各种定义及可能性。
“摄影不存在一种‘本质’。它的定义总是随时代而变化,既取决于创作者和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也取决于艺术的展示和解读系统。
5月6日, “Mademoiselle Privé”《走进香奈儿》展览之公众项目《揭秘 Lesage 刺绣坊的幕后故事》如期于西岸艺术中心举办。香奈儿特别邀请了旗下法国著名刺绣坊 Lesage 艺术总监 Hubert Barrère 先生,与现代传播集团文化艺术平台总裁曹丹女士进行了一场对谈,为观众打开了 Lesage 刺绣坊的神秘之门。
5月17日,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群展“人间指南(上)”就将目光对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艺术家陈劭雄(1962-2016,出生于广东)、任戬(1955年出生于辽宁)和新历史小组、王晋(1962年出生于山西)一系列与当时相关的创作,聚焦和梳理中国艺术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不断深化和加速的经济改革引起的大规模社会转型为背景进行的艺术实践。
威尼斯。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于5月11日正式面对公众开放,本届金狮奖各奖项也于同日揭晓。美国艺术家阿瑟·贾法(Arthur Jafa)获得由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策划的主题展“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的最佳艺术家奖;本届威双的最佳国家馆由立陶宛馆摘得;此前已公布的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艺术家吉米·达勒姆(Jimmie Durham)。此外,比利时馆以及尼日利亚艺术家Otobong Nkanga获特别提名,表彰“最具潜力年轻艺术家”的银狮奖由现居柏林的塞浦路斯艺术家哈利斯·伊巴米诺达(Haris Epaminonda)获得。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11日面向公众开放,由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策划的双年展以“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为主题。有79位(组)艺术家和组合受邀参与本届主题展,共涉及38个国家,其中包括6名中国艺术家,所占比重仅次于美国(与法国并列),不难透出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语境联结现状的转变。
“对我这一代人来说,电视非常重要。有大量的视觉信息我们无法经历,只能看,它们的冲击是巨大的。要画一张具有普遍性的绘画是不可能的,只能画图像的碎片。存在像是被编辑过了。”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吕克·图伊曼斯的个展“皮”(La Pelle)目前正于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展出,该美术馆的持有者是法国开云集团总裁、亿万富翁弗朗索瓦·皮诺(François Pinault)。展览由图伊曼斯和卡洛琳·布尔乔亚(Caroline Bourgeois)策划,展出了逾80幅画作,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近期所作。
武汉。5月11日,德国艺术家马丁·格罗斯(Martin Gross)于武汉K11艺术村呈现个展“悖论湖(Paradox Lake)”。该展览是继张恩利和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分别于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和沈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留创作和项目展览之后,K11 Art Foundation(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合作推出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的第三阶段。
关于“杜尚奖”在法国的价值,一位在巴黎工作、生活的中国艺术家如此告知《艺术新闻中文版》:“该奖完全由私人收藏家运作,虽然也成为当代艺术中具有影响的文艺鼓励奖项,但法国文化界追求自在、自由第一,不会因什么奖励就会发达或受人瞩目。”与“杜尚奖”在法国的境遇不同,最近几年,“杜尚奖”作品频频在中国亮相。2017年5月,“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展在红砖美术馆开幕,八位“杜尚奖”获得者的作品齐聚在这一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