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墨西哥博物馆96%永久收藏或为赝品|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迎来首位驻留Instagram艺术家|伦敦大师杰作展中价值300万英镑的珠宝被盗|余德耀美术馆将展周铁海影像作品《必须》|纳粹劫掠艺术品将于伯尔尼美术馆展出
7月9日是大卫·霍克尼的80岁生日。正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进行的霍克尼回顾展已经累积接待了47.8万名观众,创下美术馆开馆以来最高访客纪录。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大卫·霍克尼不同形式的回顾展正在进行中。这位自称“比别人更喜欢看东西”的艺术家对视觉世界的痴迷,及其不断演进的艺术实践,构成了一本丰富的视觉履历,而这本履历的关键词便是“霍克尼式观看”。
7月7日,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共此时”(Synchronicity)于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精确计算的电脑程序、即兴发生的“达郎”(dalang)表演,甚至无法预测的天气环境共同决定了展览中的的声色光影变幻,他的创作横跨电影、雕塑、素描和文本等多种媒介。展览的标题引自卡尔·荣格(Karl Jung)于1920年代提出的理论,用来描述无法用因果关系解释的“有意义的巧合”(uncasual coincidence)。荣格认为,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联系常取决于人的主观经验。
霍克尼超越赫斯特成泰特美术馆最受欢迎在世艺术家|灰色“僵尸”在G20峰会前夕占领汉堡|连州摄影博物馆开幕新闻发布会在阿尔勒进行|弗瑞兹纽约降低年轻画廊展位价格|艺术家要求林肯中心取消以色列支持的戏剧
《艺术新闻》邀请数位年轻策展人和评论人,请他们以提名的方式,挑选自己希望展开对话的艺术家。在这一系列谈话中,网络、媒体、全球化、旅行、驻留……是在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彰显出虚拟与现实环境的置换,空间的流动性与对文化身份的寻找,艺术与社会环境变动之间的关联度……我们希望,这组谈话既能挖掘艺术创作的核心,也能超越边界,让联结不被系统界定。今天发表出来的是王婧与郑波的谈话,他们讨论的核心议题是植物与政治学、艺术与生态环境。
梵蒂冈博物馆湿壁画修复中发现拉斐尔真迹|特纳《埃伦布赖特施泰因》在伦敦苏富比以1853万英镑成交|绿中带蓝的“马尔斯绿”或为全世界最受欢迎颜色|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夏季展250周年特展项目启动
经过了三月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春季以来从香港到纽约一系列春拍、以及五六月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雕塑计划—明斯特、巴塞尔艺术展等密集的全球艺术循环之后,《艺术新闻》启动了“提问2017”的系列讨论。在欧美政治社会与经济变局对艺术世界的影响不断加深、全球艺术网络亦在继续延伸、数字沟通让时间差几近消失、中国当代艺术的“有效性”遭受新质疑的现在,我们将采访多位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的亲历者,让他们在身处的变化中,说出自己的看法、问题与观察。今天,接受我们“提问”的是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高级策展人皮力。
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辞世|卡特赖特宫将展大卫·霍克尼早期作品|上海星美术馆筹备基地SSSSTART将开启新展览研究项目|卡塞尔文献展的方尖碑艺术家获“阿诺德·博德奖”|大英博物馆将重新开放阅读室
泰特现代美术馆将展英国规模最大的莫迪利亚尼回顾展|诉讼案揭露高更《你何时结婚》并非世界最贵画作|艺术家将在纽约搭建“墨西哥墙”并邀请观众拆墙|苏富比9月将拍爱德华·阿尔比收藏
收藏家、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始人,活跃在 Instagram 上的黄勖夫的新身份是策展人,以艺术与科技的联结为线索的展览“锡人的心脏”在北京开幕现场,随处可见网红模样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他们随时在自拍或者拍摄展览,将现场上传到社交媒体。是迎向一个泛艺术化的消费时代,还是反思技术渗透之下艺术何为?是审视技术突变之下人的危机,还是自己动手刷新艺术圈的规则——或许这一代人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已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