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私人或民营美术馆均由房地产推动。一旦出资方退出美术馆经营,已经建立起来的收藏和品牌该如何延续便成为难题。这些收藏家和企业建立的私营美术馆,不仅涉足更具前瞻性的收藏和展览,也倾向以品牌营销的方式进行运作,他们看似激进的发展路径,会成为全球美术馆发展的新范式吗?
如何用气味讲故事?能想象一个由气味构成的剧场吗?由奥地利媒体艺术家沃尔夫冈·格奥尔格斯多夫(Wolfgang Georgsdorf)牵头研制的装置“嗅觉器官”(Smeller 2.0)亮相日前在柏林举行的“嗅觉戏剧艺术节”(Osmodrama),当嗅觉与音乐、文学和电影碰撞,会产生怎样奇妙的体验?当气味在空间中弥散,电控的“嗅觉器官”将气味编码成和弦和图像,会唤起我们怎样的记忆?
8月7日,“别有天地:曹氏收藏十七世纪中国绘画”在洛杉矶郡立博物馆开幕,带来了一届收藏泰斗、已故华裔收藏家曹仲英毕生所藏的明末清初绘画珍品。从清初四僧、画中九友、四王吴恽,再到诸多未被记载研究的“无名”画家,展览兼具艺术性与学术性,向世人展示了曹仲英先生之“默斋”独特的书画收藏品味与成就。
游戏“精灵宝可梦”(Pokémon Go)以其现实场景与虚拟角色相结合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成为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城中最受欢迎的游戏。然而,正是这与真实世界相关且地图遍布各地的特点为它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引起了各大博物馆机构的不满。日前,甚至有工程师开发出了一款应用程序“Look Up”,提醒那些低头捉精灵的人们记得抬头看路。
时值盛夏,全球各艺术媒体纷纷应时推出夏季刊物。在阅读刊物内容之前,封面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首要因素,而封面背后的封面故事也体现着各自鲜明的当季主题。《艺术新闻》盘点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艺术媒体近期的封面故事,从这些以艺术家访谈、艺术作品或艺术项目为题材的封面故事中,对今夏艺术刊物进行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