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以“远景2116”为主题,第一期于9月4日在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设计的户外临时建筑-“远景之丘”开幕。“上海种子”不仅探讨艺术、人文,还从科技、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着手,展望一个世纪后人类的生存状态。公共艺术家、科学家、游戏设计师、作家、电影导演、心理学家展开合作,在上海城市范围内呈现其项目,并与市民展开对话。此外,一个名为“奇点”的公开征集项目展出被称为“数码原住民”的“90后”一代眼中的世界。“上海种子”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Yoogwoo Lee)与伦敦蛇形湖美术馆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联合策划。
在2016年还剩下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即将开馆?从繁华的华盛顿、伦敦、巴黎、迈阿密,到人迹罕至的塔尔图(Tartu)、宰赫兰(Dhahran)、阿布扎比沙迪维岛……在此,TANC 将带你提前一探究竟。
9月16日至20日,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f Art History)将在北京召开。此次活动的举办,是这一悠久国际性大会首次更名后的第一次召开,同时也是143年的举办历史中,首次将场地转移到了“非西方”的亚非拉地带,在中国发生。
9月11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占地1.5公顷,展厅总面积约为9千平方米的博物馆是中国现有面积最大的高校博物馆。开馆之际,博物馆内4层展厅更以精心策划的11个展览拉开序幕,除却馆藏书画、丝绣、瓷器、家具和与国家博物馆联合展出的商周青铜器精品外,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迹也将首次登陆中国。
作为今年惠康基金会收藏(Wellcome Collection)的年度大展,“自我感知:寻找意识的边缘”是2015年起该基金会对“意识经验”探寻的延续。正如策展人艾米莉·萨金特(Emily Sargent)所说,这一难以界定的词语给予艺术家与科学家更加广泛的发挥空间。展览将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以及神经学家对意识所作的研究与戈什卡·马库加(Goshka Macuga)、路易斯·K·威尔森(Louise K Wilson)、肖娜·伊林沃思(Shona Illingworth)等艺术家的作品相结合,通过不同视角,探寻源于我们内心的奥妙与脆弱。
第三届影像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Shanghai)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序幕。今年展会在原有“核心”与“平台”基础上,新增“连接”板块关注于国内移动影像。50余个画廊中四分之一是首次在中国亮相,而更为丰富的公众活动计划也在“洞见”和“对话”板块持续增强影响力。多位业内专家对影像艺术博览会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和国际性表示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