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传兴总监制的岛屿写作者纪录片电影系列“他们在岛屿写作”,于陈传兴摄影展“未有烛而后至”展览期间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映。其中,陈传兴导演的《化城再来人》讲述了有“诗僧”之称的台湾诗人周梦蝶的一生。这部纪录片以看似最为平常的镜头语言,将周梦蝶的人生境遇与他的诗歌映照展现、形成“对读”。影片以“常”中见“奇”的方式使观者默会一个“岛屿书写”者的一生。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90周年华诞。在院庆当天,将有“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特展”等4个展览开幕,与将迎来第二期展品的“石渠宝笈”特展、新近开幕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形成8大展览、4个首度开放区域的院庆格局。这些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文物之所以得以展示在观众眼前,正是缘于故宫博物院已传承60载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艺。正在神武门城楼举办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就为观众揭示了文物珍品的复原技法与经过。
本月初,第32届特纳奖入围作品展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电车艺术空间(Tramway)开幕,三名女艺术家及一个由建筑设计组合入围,有别于以往的争议喧嚣,贯穿所有作品的是一种沉思的力量。本年度评选结果将在12月7日揭晓。许多人认为特纳奖如今已不具吸引力,逐渐退化成一场乏味的消遣,30年的特纳奖还具有以往的吸引力吗?
马云与曾梵志合作的《桃花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以4220万港元成交,这项以慈善之名进行的拍卖被认为是秋拍中的意外“惊奇”。慈善拍卖与名人效应引发的“影响力经济”,带来了全球财经媒体的高光,却与中国艺术界的尴尬反应形成对比,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普遍低迷的状况下,马云真的能“点石成金”吗?
香港苏富比10月7日的“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专场中由郎世宁等人绘制的《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以1.374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御制画像世界拍卖纪录。同日开拍的“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上的叶承耀所藏明式家具全部售出,成为香港苏富比在本次秋拍中的又一个白手套专场,成交总额达2.6亿港元。
马云与曾梵志合作的《桃花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以4220万港元成交,这项以慈善之名进行的拍卖被认为是秋拍中的意外“惊奇”。慈善拍卖与名人效应引发的“影响力经济”,带来了全球财经媒体的高光,却与中国艺术界的尴尬反应形成对比,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普遍低迷的状况下,马云真的能“点石成金”吗?
10月5日,香港苏富比在暌违15年后再次开设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开拍,数张估价较高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为6382万港元。同一天开拍的保利香港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被誉为“清代清明上河图”的《金陵图》以4400万港元落槌,但也出现高估价拍品流拍的情况。众多藏家保持着较为审慎的态度。
10月5日的香港苏富比的“圆·学——吉原治良珍藏”专场成为了本次秋拍的首场白手套专场。作为吉原治良的首个专场拍卖,现场竞投气氛十分热烈,总成交额达2674.65万港元。其中,以488万港元成交的《作品》(1971年)不仅是本场拍卖的最高价作品,也打破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10月4日,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经过3小时鏖战以5.9562亿港元收官。草间弥生《No. RED B》以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的5452万港元成交,成为今晚最大赢家。互联网巨头马云与曾梵志合作的《桃花源》以4220万港元的成交价位列第三。中国当代艺术却表现平平,位列最高成交价第五位的张晓刚《天安门3号》以仅高于最低估价(1800万港元)的1820万港元落槌,最终以2192万港元成交。
10月4日至7日,第十一届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 2015)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展开,这一由香港本土团队打造的艺博会,在十年间已发展为亚洲地区独树一帜的以“融贯古今中西”为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博览会。在此“十周年”之际,本届典亚艺博除了延续已有的优势外,也持续在新的品类与领域间展开探索,《艺术新闻》在今天的VIP日(10月3日)上带来了有关本届典亚艺博的观点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