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开幕的3个艺博会以及近50个同期开幕的新展览,正在升级上海的艺术生态。本期《艺术新闻》带来封面报道“上海9月,升级艺术消费时代”。同时带来“ '85新潮30年:激活启蒙之声”专题报道。
巴黎钱币博物馆(La Monnaie de Paris)新展“带我走(我是你的)”鼓励观众随意拿走展场内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当代艺术界鼎鼎大名的艺术家。这场由小汉斯(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和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联合策划的展览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免费取走艺术品的play ground。
创立于1985年的盖蒂保护研究所持续革新着文物保护的方式。盖蒂保护研究所在全球各地进行着多个保护、修复项目,其中不仅涉及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突尼斯等中东地区的马赛克、中国敦煌莫高窟等诸多古代文物古迹,也有现代建筑、现当代艺术作品材料,甚至是迪士尼动画的修复与保存。除了在新科技的辅助下持续展开的修复工作,也有传授相关知识的培训项目。
由美国富豪、慈善家埃利与艾迪丝·布罗德夫妇(Eli and Edythe Broad)为其2000多件艺术收藏而出资建造的洛杉矶布罗德美术馆(the Broad)在当地时间9月20日正式开幕。尽管有评论称之为“新镀金时代”的美术馆,但这个备受关注的私营艺术机构也许会是洛杉矶成为下一个艺术中心的关键一步。
时隔3年,林天苗的最新个展“1.62M”于9月21日在昊美术馆温州馆开幕,展览根据艺术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和创作阶段分为4个部分:身体语言的形变;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与性别意识;机械功能性的粉碎与再造,以及社会性雕塑。
9月20日至9月21日,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邀请到10位国内外博物馆界的资深管理者及策展人,就“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与专业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分享与探讨。《艺术新闻》就论坛所产出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期给关注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的读者些许启示。
9月20日,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建造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展览“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开馆。这座以“瓦”为元素,沿山体斜面建造的通透建筑,成为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又一建筑标签。开馆展以江南民间坐具100把、窗格100扇以及器具100件,展现江南的民间工艺世界。
今年4月过世的苏富比前董事长A·阿弗烈·陶博曼(A. Alfred Taubman)收藏的逾500件艺术品将于今年秋拍开始分批上拍。这批作品总估价高达5亿美元,成为拍卖史上总估价最高的私人艺术珍藏。陶博曼的艺术收藏是如何形成的?
自古根海姆个展“时间寺”之后不到一年,9月18日,艺术家汪建伟又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了最新个展“脏物”,展览展出了其延续“时间寺”系列创作的绘画、装置新作。展览开幕现场,还有汪建伟发起的十人组合“结晶体”进行的剧场实践。与此同时,此次展览的学术批评鲁明君编纂的新书《软弱的时间》也同期发布。
艾未未在英国主要艺术机构的首次大型个展于9月15日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是这位“艺术明星”自今年7月获准出境后首次参加开幕的展览,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展览现场除了艾氏招牌式的大型装置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