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公布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今年的榜单首位继2004年和2010年之后,又一次由艺术经纪人占据。这次登顶的是豪瑟&沃斯画廊的伊万与曼努埃拉·沃斯。而今年重获护照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地举办展览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则从201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2位。而维他命艺术空间的张巍和胡昉、华人藏家张明、香港藏家及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办人之一的徐文玠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也榜上有名。
10月22日,《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公布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今年的榜单首位继2004年和2010年之后,又一次由艺术经纪人占据。这次登顶的是豪瑟&沃斯画廊的伊万与曼努埃拉·沃斯。而今年重获护照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地举办展览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则从201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2位。而维他命艺术空间的张巍和胡昉、华人藏家张明、香港藏家及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办人之一的徐文玠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也榜上有名。
当电影和录像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艺术家首选的创作媒介时,观影的舒适性则成了策展环节不可避免的问题。博物馆和画廊都在努力跟上录像艺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以最佳方式展示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录像作品却仍然让这些机构手足无措。《艺术新闻》的Ben Luke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撰文表示,即便录像艺术常让人感到颇为困惑,也不意味着观看过程就该是不舒适的。
可以与弗瑞兹艺博会(Frieze London)“分庭抗礼”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于10月21日在巴黎大皇宫开幕。本届艺博会采取的招揽国际交易商策略收到了成效,《艺术新闻》带你感受展览第一现场。
伦敦的弗瑞兹艺博会刚刚结束,10月19日开幕的第一届ASIA NOW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就将艺术界的目光马上牵到法国。在《艺术新闻》的走访中,ASIA NOW创办人及各大画廊主表达了他们对此次艺博会的不同看法。
10月17日,由朱朱策划的青年艺术家群展“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在策展人朱朱看来,艺术家是不同时代的景观制造者和提供者。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即是新一代艺术家在影像、商业广告、互联网的影响下,是如何区别于其前辈艺术家,对多感官、膨胀的信息景观进行编辑的。一直以来,朱朱试图在写作与策展的工作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对年轻艺术家展开新的个案研究,以此作为其新的艺术史写作的基础,并试图在未来构建起一个本土的艺术叙述系统。
在刚刚开幕的的弗瑞兹(Frieze)艺博会上,近期若干波普展览参展艺术家的诸多作品纷纷登场。当安迪·沃霍尔等波普巨人的作品在市场上愈发难以企及的时候,那些被历史埋没的艺术家就愈发受到关注。而就在最近1、2年的全球学术界,一场“重新发现波普艺术”的风潮也已悄然展开。
在10月伦敦弗瑞兹艺博会和弗瑞兹大师展期间,由苏富比、佳士得与菲利普斯三个拍卖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取得不错的成绩。意大利艺术家卢西欧·丰塔纳的《Concetto Spaziale, La Fine di Dio》以159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568亿元)成交,成为本次伦敦秋拍的最高成交价拍品。佳士得与苏富比的意大利艺术专场均有不俗的拍卖成绩。而在伦敦秋拍上的中国买家依然显示了旺盛的购买力。
中国的艺术家不止有艾未未,“70后”、“80后”的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正在国内和国际上崭露头角。对他们来说,如何摆脱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简单政治化的刻 板解读,既提是一种挑战,又构成了机遇。这些超越国家界限、崇尚个人表达的“后中国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其所处的中国社会景况做出回应。
今年9月,帕慕克继《纯真博物馆》之后的新作《我意识里的怪癖》的英文版出版,英国《卫报》称这本书为“伊斯坦布尔的百科全书”。而在今年9月的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讲述帕慕克创建的纯真博物馆的纪录片《纯真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的博物馆与伊斯坦布尔》则让观者经由馆藏的“小而平凡之物”,进入“人类情感的百科全书”;也经由帕慕克的记忆,走进20世纪下半叶的伊斯坦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