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interview|专访 十年《素描课》,威廉·肯特里奇在巴塞尔谈如何“学习古典大师”

肯特里奇的工作有时会涉及到极大规模和极小规模的情境。不过,他几乎总是从画素描开始进行构思,有时候再将素描制成动画或者影像,最后通过工作坊与音乐家、舞者、歌手、设计师、作曲家合作,才成就了一些繁复而沉浸式的作品。

interview|专访 专访 | 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人类最后的艺术

如果在人类的最后时刻,最后的人类决定要创作一件艺术品时会是怎样?艺术的终结、世界末日和语言的终结是同一回事:同样的结局。

interview|专访 艺术联结 | 专访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托马斯·哲斯特:在炫目表象与真实价值之间

托马斯·哲斯特(Thomas Girst)自2003年以来担任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曾在德国汉堡和美国纽约大学学习艺术史、德国文学和美国研究,担任过德国《每日报》驻纽约记者,是一位学者和实践者兼容的企业文化管理者。

interview|专访 走出杜塞尔多夫学院的托马斯·鲁夫,以数字技术推动摄影进入当代艺术

“摄影不存在一种‘本质’。它的定义总是随时代而变化,既取决于创作者和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也取决于艺术的展示和解读系统。

interview|专访 本周艺术家 | 周力个展在伦敦:用旋律般的线条营造抽象的“桃花源”

我和线条,或者我和整个作品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状态。有时候是线条随着我的思绪走,有时候是我随着线条的状态走,线条有时候就像是有生命的,有性格和意志的,我也要去聆听它。

interview|专访 本周艺术家 | 刘小东:时间是个谜团

时间使一幅画拥有美感,也赋予了人们对于一幅画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interview|专访 chi K11美术馆再现了张恩利的工作室,还有奥斯卡·穆里略的飞行剧场

“虽然张恩利和奥斯卡·穆里略来自完全不同的地域,但两人并没有受到这种身份的影响。策划这场展览的出发点是两位艺术家在创作概念上对空间都有很高的敏锐性”。

interview|专访 伪作大师沃夫冈·贝特莱奇专访:“我是艺术史的一部分”

沃夫冈·贝特莱奇(Wolfgang Beltracchi)是近几十年来最为大胆的艺术造假者之一。2011年,德国法院作出判决,沃夫冈因将14幅自己创作的赝品以4500万美金的价格兜售而背上造假行骗的罪名。这场风波席卷了整个艺术界。在35年的时间里,贝特莱奇伪造了约300件作品,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马克思·佩希斯泰因(Max Pechstein)、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éger)、毕加索、高更、莫奈等艺术家。他的画廊主科蒂斯·布里格斯则将他形容为“艺术世界的罗宾汉”。贝特莱奇曾凭他的伪作使艺术市场陷入极度混乱,他们为失控的市场提供了一面镜子,购买艺术品就像投资股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正不断有人渴望获得贝特莱奇亲自署名的作品。在威尼斯,贝特莱奇接受了《艺术新闻/国际版》的专访,谈及伦理、艺术市场,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伪作制造者等争议话题。

interview|专访 以“包裹”定义了大地艺术的克里斯多,他造的“马斯塔巴”正漂浮在伦敦

“这些作品此前鲜为人知。展览中有20世纪50年代非常不起眼的早期雕塑作品、巨大的桶型雕塑、从未实现的美术馆项目、与作品《铁幕》(Iron Curtain)相关的记录文档。”

interview|专访 一千零一叶丨失而复得西西里

这是一趟不可预期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