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interview|专访 朱青生:艺术史正在变成“大学问”,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9月在京召开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 the 34th World Congress of Art History)将于9月16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题定为“Terms”,突出强调了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以形成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遗产新的认识与阐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作为此次大会组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他认为艺术史的根本问题是理想图像与现实秩序,并希望在当今“后殖民”的语境外,提出艺术史的新问题。

interview|专访 Chus Martinez的“下一个社会”,将科学家带入了艺术学院

现任瑞士巴塞尔西北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院长(Institute of Art, FHNW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Basel, Switzerland)的Chus Martinez曾是第13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她开创的“下一个社会”(Next Society)课程近期在欧洲的艺术教育体系内备受关注,在“艺术即科学”(Art is Science)的框架下,她定期邀请宇航员、基因科学家、神经学家、生物科技研究人员、数学家举行研讨会,探讨艺术如何体现其科学性?艺术在哪些程度上与遗传学和量子力学相关? 她邀请细菌学家与学生讨论,是什么塑造了我们每个个体?- “因为有上百万个细菌在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和思维”。在Chus Martinez看来,未来如同一个“巨大的胃”,需要非常强的能量来消化。

interview|专访 邱志杰:后退两步再往前走,才不会掉入未来主义制造的幻觉

6月29日,邱志杰被正式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搬进中央美术学院新办公室不久,他用“三头六臂”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今年从中国美术学院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对于未来的教育维度,邱志杰有新的规划和想法。在他的艺术教育图谱中,他希望超越“媒体艺术”的框架,将科技与艺术展开更深入的连接,同时也会关照社会性艺术以及传统艺术研究,让历史与未来产生更有机的连接。

interview|专访 探索无人之境:媒体艺术先行者Jeffrey Shaw谈技术变革时刻的艺术

艺术家、艺术社团组织者、艺术教育家··· ··· Jeffrey Shaw在媒体艺术领域的身份多重且不断演化。40年来,他的创作和活动既不迎合市场,也不受制于当代艺术的既有范式。这位从60年代“摇摆伦敦”时期就开始活跃,随后在荷兰、德国、澳大利亚、香港不断创立新媒体艺术团体与机构的媒体艺术先行者认为,转折与动荡的社会、技术与文化环境,正是新艺术涌现出来的最佳时刻。他说:“要参与吗?你想颠覆吗?还是你想拥抱它?这都取决于你。但无论如何,艺术家必须去探索一些无人之境。”

interview|专访 为什么设立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为了艺术家的身后与未来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隋建国于今年5月底创立了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该艺术基金会目前以隋建国工作室为展示空间,除了推广其个人艺术作品外,也力图支持雕塑教育和艺术教育,梳理雕塑理论的学术研究,并在现有体制下思考艺术家如何处理身后之事的问题。在与《艺术新闻》的对谈中,隋建国谈到了艺术家在基金会中的角色,以及基金会未来的定位与方向。

interview|专访 从“皇帝品味”谈起,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勾勒新未来

为庆祝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建馆50周年,大型特展“皇帝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于6月17日正式开幕。这座身处亚裔移民文化厚重的旧金山湾区的博物馆历经半个世纪,今年3月宣布扩建1万2千平方英尺的新翼楼,并在扩大亚洲古典艺术收藏的同时进军当代领域。于2008年上任的第四任馆长许杰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谈及了“皇帝品味”的缘起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未来新计划。

interview|专访 国美美术馆总馆长杭间:从民艺到包豪斯,让工艺遗产进入当代中国

2016年,拥有7010件/套“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系统收藏”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将启动全球公开招聘馆长和策展人,而成立5年之久的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将出版包豪斯研究年刊。继2015年9月国美民艺馆的开馆展“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之后,今年,“亚洲设计师大会”等一系列重新发掘中国民俗文化,带动中国和亚洲原创设计、设计研究的项目也正在酝酿和启动中。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美美术馆总馆长的杭间向《艺术新闻》介绍了国美未来几年多“馆”齐下的计划和他思考的“手艺的思想”。

interview|专访 每天洗冷水浴的小野洋子:80岁之后在乌托邦世界“玩耍”得越来越认真

小野洋子前不久度过了她的83岁生日。她去年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和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吸引了如潮的观众,展览将一直持续至今年7月。这位激浪派的前辈、概念艺术的先驱向《艺术新闻》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创作历程。

interview|专访 泰特现代美术馆首位女性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对“锅炉房”与“开关室”的全新构想

2016年6月1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即将对公众开放。备受瞩目的除了美术馆的新建筑,还有新上任的第一位女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Frances Morris)。这位备受崇敬的女馆长上任后将为泰特现代美术馆带来怎样的变化?她会用怎样的理念来构建及布置新馆藏?《艺术新闻》采访了弗朗西斯·莫里斯,探讨了她对“锅炉房”与“开关室”的全新构想与愿景。

interview|专访 陈文光:大自然与美的独到表现者

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创作高研班师生联展》参展艺术家陈文光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85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师从日本画坛最权威人物之一加山又造。陈文光创作的岩彩画,融汇了中国画的意象、日本画的构成以及油画的色彩,画面风格独特。其作品以高纯度的色块平涂、分割画面,平面化地构成了画中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