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杂志的特约编辑迈克尔·施纳耶森(Michael Shnayerson)的新书《大爆发:劣币,超级艺术经销商,与当代艺术的崛起》,今年5月一经问世便一度脱销。这本书讲述了从纽约成为当代艺术世界中心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关于当代艺术和金钱的惊人故事。
魏蔚说她在任职佳士得期间,遇上了亚洲对西方艺术收藏的飞跃期和亚洲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佳士得全球拍卖总额中亚洲的比重决定性地稳定在了20%以上,与2012年之前相比,有翻倍的增长。
随着传统广告业影响力式微,消费方式的演变,尤其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社交媒体的兴起,营销策略更新换代。近年来,文创产业和展览经济蓬勃发展,品牌以赞助人的身份参与到文化生产,甚至成为文化主体的现象日渐普遍。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事业与营销之间的界限亦渐趋模糊。出生于X世代的艺术家,不再拒绝与品牌跨界合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希望以此提高传播的持续性,或试图以艺术实践介入资本的内部。
肯特里奇的工作有时会涉及到极大规模和极小规模的情境。不过,他几乎总是从画素描开始进行构思,有时候再将素描制成动画或者影像,最后通过工作坊与音乐家、舞者、歌手、设计师、作曲家合作,才成就了一些繁复而沉浸式的作品。
托马斯·哲斯特(Thomas Girst)自2003年以来担任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曾在德国汉堡和美国纽约大学学习艺术史、德国文学和美国研究,担任过德国《每日报》驻纽约记者,是一位学者和实践者兼容的企业文化管理者。
“摄影不存在一种‘本质’。它的定义总是随时代而变化,既取决于创作者和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也取决于艺术的展示和解读系统。
我和线条,或者我和整个作品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状态。有时候是线条随着我的思绪走,有时候是我随着线条的状态走,线条有时候就像是有生命的,有性格和意志的,我也要去聆听它。
“虽然张恩利和奥斯卡·穆里略来自完全不同的地域,但两人并没有受到这种身份的影响。策划这场展览的出发点是两位艺术家在创作概念上对空间都有很高的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