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4月9日,艺术家张恩利受博尔盖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特别委托的新作《鸟笼,临时的房子》(Bird Cage, A Temporary Shelter)在美术馆开幕。
纽约。在哈德逊码头上,全新的跨界艺术中心“棚屋”艺术中心(The Shed)于4月5日正式启动,在这里,高线工程(High Line)和哈德逊码头工程(Hudson Yards)在曼哈顿西区交汇,旨在成立世界上最具灵活性的文化机构。
1976年清明节,一群年轻人拿着简陋的相机,聚焦天安门广场的花山人海,拍摄了人民群众与“四人帮”尖锐斗争的图像资料。1979年4月1日,以此为基础的“自然、社会、人——四月影会第一回展”在北京中山公园兰室举行。
近十年来,美国博物馆界的中国书画修复领域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当前,全美国仅有四位技术精湛的高级博物馆修复员从事中国书画修复的工作。
时至今日,香港独立空间的历史已达二十余年,在数量和样态的丰富性上都超过了大中华区的其它城市。在这座地价挤压着一切其它行业的城市,如此蓬勃的局面本是难以想象的。
在巴塞尔香港展会现场,中西画廊表现悬殊。缺乏内部价值系统支持与外部对话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在迷惘中失去方向吗?
“裸体描绘的是人类对自己、对世界、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与上帝的关系,因此是艺术中最持久的形象。”2010年,英国艺术史学家蒂姆·马洛(Tim Marlow,现任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主持《裸体艺术》这一纪录片时,脑海中或许就已构想出一场相关的艺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