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娜·亚当的新书《繁荣的阴暗面:21世纪艺术品市场的过剩》(Dark Side of the Boom: The Excesses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接续她的上一本著作《钱暴:21世纪艺术市场大爆发》(Big Bucks: The Explosion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带来时下最新的幕后规则。
布鲁斯·瑙曼早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本科阶段就已开始深入探索音乐、哲学和物理领域,但那时还未有人能够预想到,这位艺术家将会在千禧之交的艺术世界中大放异彩。近期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幕的展览“消失的行为”(Disappearing Acts)就是一项对布鲁斯·瑙曼长达半个世纪艺术创作的调查式回顾。
佳士得拍卖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上,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代表作《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以无底价方式起拍,最终落槌于拍前的估价8000万美元,计佣金后成交价为903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亿元,创造了当今在世艺术家中拍卖纪录最高者。
11月14日,K11十周年之际,广州K11推出开幕艺术展——“放纵的超体(Dionysian Super-X)”,以人机叠影、仿生迷廊、众物狂欢三个部分,将田晓磊、胡为一、童昆鸟、彼得·威廉·霍尔顿(Peter William Holden)等艺术家的作品分置在广州K11的不同空间。
继“数字之维”首展之后,深圳设计互联策划的第二个展览“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世代”开幕, 其关注点将从数字创意转向工艺传承,邀请包括陈幼坚、朱哲琴、蒋琼耳、 杨明洁及张雷等50位关注传统工艺的设计师及艺术家,展出100余件(组)作品及项目。
11月13日,香港M+于北京举办的发布会上宣布设立希克奖(Sigg Prize)。希克奖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直接发展而来,将面向大中华地区的当代艺术实践。首届希克奖的提名艺术家名单将于2019年3月公布。
11月7日,昊美术馆“喧哗”(Heteroglossia)展览开幕,试图捕捉并呈现我们当今社会所呈现的纷繁状态。“喧哗”这一展览主题取自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最初用于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所提出的“众声喧哗”的文学理论。
第12届上海双年展于11月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策展人为墨西哥历史学家、艺术评论家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其他三位女性分策展人为来自于哥伦比亚的玛丽亚·贝伦·赛斯·德伊瓦拉(María Belén Sáez de Ibarra)、来自于日本的神谷幸江(Yukie Kamiya),以及来自于中国的王慰慰(Wang Weiwei)。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消耗”(La Dépense)于11月8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展出了包括艺术家于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在墨西哥高地追逐龙卷风的暴风眼所拍下的影像及相关绘画手稿等等重要作品。
即将于11月10日在PRADA荣宅开幕的最新展览“刘野:寓言叙事”(Liu Ye: Storytelling)是PRADA荣宅自2017年修缮完毕之后向公众呈现的第二个展览。在这次的展览中,刘野与策展人共同挑选了自1992年至今的30件作品在建筑内的13间房间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