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公布了今年“光映现场”的展映名单。本年度“光映现场”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的多媒体艺术家兼制片人李振华策划,从参展画廊中甄选作品。其中记录艺术家蔡国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创作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将于3月24日放映,在这部由苏格兰电影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执导的纪录片中,蔡国强谈及了自己的创作事业、灵感及理想。不久之前,《艺术新闻》采访了在纽约工作室忙碌的蔡国强。
卢浮宫展出“维米尔与风俗画大师”|国博将展“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艾未未发布电影《人流》拍摄现场照片|M+展亭将举办首个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览|Art Basel HK揭晓“光映现场”|艺术杂志《Parkett》宣布停刊
每年3月,艺术界将进入繁忙的季节,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众多美术馆和画廊纷纷启动开年首个大展,北京画廊周和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一南一北两项盛事均在本地掀起了一阵艺术热潮。赶在3月展览大爆发之前,《艺术新闻》总结了70个当代艺术相关的展览,为你在这个春天的艺术生活提供指南。
艾未未发布电影《人流》拍摄现场照片及高清剧照|M+展亭将举办首个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览|2017丹麦“世界的基座”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被追回的文物将亮相威尼斯双年展伊拉克馆|神秘英国艺术家水彩作品50年后重见天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主流文化席卷美国,引发了旧金山湾区的数字革命与嬉皮士们的生态意识。尽管非主流文化支持社会转型的想法与先锋派推动激进社会重组的观念相左,而被撇除在先锋派历史之外;它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强调又使其被1960年代的政治史所疏离,但当时的艺术家们依然致力于拥抱多元性、打破艺术与生活方式间的边界。伯克利美术馆于2月8日开幕的展览“嬉皮现代主义:为乌托邦而战”带我们重新认识那一风起云涌的年代。
280家科学和文化机构发起“事实日”活动|国博3月将展“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班克斯作品在多伦多公共街道永久留存|谢帕德·费瑞为拉斯维加斯21层高楼创作漫画|欧洲首个阿布拉莫维奇回顾展于瑞典举行|希腊拒绝古驰使用神庙作为秀场
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无国界的、保留自然原始风貌最多的自由陆地,为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文化差异之上的独特场域。在南极,艺术家更能以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我们所在的星球。首届“南极双年展”(Antarctic Biennale)将于3月17日正式开始,无疑将成为今年的艺术焦点之一,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位参与者将乘坐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进行在地创作。《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国际版CEO及创始人安娜·萨默斯·科克斯(Anna Somers Cocks)作为本届“南极双年展”董事会主席之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揭秘此次非同寻常的双年展台前幕后的故事。
田晓菲所著的《神游》,其副题是“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在这本书中,她将中古时代与19世纪的中国的行旅写作并置在一本书中,“这两个时代,在很多意义上都是‘翻译’的时代。”前者是佛经在中国大量被翻译的时代,而在19世纪,英文、法文和日文书也大量被译介到中国,所谓的‘行旅’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智力和精神的漫游”。她对这两个时代的描述,“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施用在现代中国。”眼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经历新一轮下坠和重启。“在这个世代,疆域变得具有穿透性,界限被跨越;人们从许多地方来,到许多地方去,甚至穿行在不同的时间。”穿行者将一次又一次远离故乡,而在远游和迁徙的路途中,归宿在哪里?终将提上日程。
香港M+博物馆行政总监称将抵抗政治干预|安卡拉刺杀照片获年度世界新闻摄影奖|首届南极双年展将于3月17日开幕|2017巴塞尔艺术展公布291家展商名单|63位艺术家参与俄罗斯当代艺术车库三年展|意大利“贫穷艺术”家雅尼斯·库奈里斯逝世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主义精神的化身。1964年,他在巴黎的工作室里工作、饮酒、怀疑、毁灭、调情或大笑,并邀请美国艺术评论家詹姆斯·劳德作模特以完成一幅肖像,却因琐事一再拖延。最终,劳德在《一幅贾科梅蒂作的肖像》一书中记录下了这幅作品历时18天的创作过程。如今,导演斯坦利·图齐将这个故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肖像》,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观众得以窥见一位创作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