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也是共享与互联的时代,从胶片到数字,从空间到网络,在急剧的变化中机构与艺术家还如何面对影像艺术的收藏与保存?今年9月,“亚洲动态影像保存与收藏”研讨会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召开,来自亚洲各机构的与数字、影像艺术工作者提出并讨论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共享时代的创作,相关领域的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COP 21)在巴黎举办。刚刚遭受了恐怖袭击重创的巴黎,现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危机等热门话题的聚焦点,艺术家们也在巴黎各处发起与环境问题相关的艺术热潮。对于正在雾霾中行走的人们,这些艺术项目也许最切合此时心中所想。
美国艺术史家迈克尔·莱杰耗时十年完成的《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试图在“形式-政治”的解释框架之外,将纽约画派拉下神坛——基于艺术家的实践本身,还原其真实的心理机制与时代情境。书中所展现的纽约画派的“主体性机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反思的契机。
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纽约年轻艺术家前往荒芜的沙漠展开创作,意图远离喧嚣虚化的艺术市场。今年9月,纪录片《麻烦制造者:大地艺术的故事》在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映,12月4日,这部纪录片又在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中展播。如今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大地艺术,对当代艺术界有着怎样的启发和意义?
11月27日,“想象突围现实——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在温度骤降的寒冬开幕,展览由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策划,从龙美术馆馆藏的亚洲现当代作品中,精选出来自80余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佳作,分四个部分,全面而深入地梳理与呈现了龙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王薇从2005年开始着手建立的亚洲现当代艺术收藏体系。
由媒体艺术策展人张尕策划的“Y世代之歌”于12月6日在OCAT上海馆开幕。策展人张尕介绍,“Y世代”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说法,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说法,指的是继X世代(婴儿潮世代)之后,以80年代以来为代表的一代,具有不可定义性、喜欢自我思考、充满各自见解等特点。作为OCAT上海馆年度青年艺术家项目,本次展览展示了10位中国新生代媒体艺术家的8组作品,以机械、装置、文献等多元媒介呈现,在语言与内容上更趋于多样化。馆长张培力评价整个展览“技术含量很高,而且都是由艺术家亲手制作”。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二届“青年策展人计划”于12月5日拉开帷幕。这个倍受当代艺术界关注,旨在为全球华裔青年策展人提供舞台的项目在今年选拔出了姚梦溪和张涵露、张未和袁文珊、陈陈陈和林书传三组策展人的项目进行展览。这些年轻策展人的全新理念与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正在展现出中国策展在未来的不同发展道路以及他们与传统之间的碰撞与对抗。
北京苏富比2015年秋拍现当代中国艺术专场于今日(12月5日)举锤。谢南星《无题(模糊的花4号)》以人民币212.4万元的成交价博得本次专场最高价,徐累《游城》以人民币200.6万元位列第二,何家英《大凉山的女人》在激烈竞价后以人民币147.5万元成交,跻身本场前三。全场总成交额达人民币1653.8万元。
12月4日,第6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式开幕。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展由4位国际知名建筑师、评论家及教育家策划,以“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为主题,重拾高速发展中被忽略的地方,对现有状况再利用、再思考、再体验与再想象。
2015年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于当地时间12月2日举办VIP预展,展会将持续至12月6日。在不久前上任的美洲总监诺亚·霍洛维茨的带领下,这一届展会中出现了更多来自美洲中西部和墨西哥的艺术。同时举办的众多卫星展会和迈阿密各大艺术机构中的展览为年末最后一场全城艺术盛宴增加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