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影像艺术家布鲁斯·康纳 (Bruce Conner) 的回顾展 “这都是真的”(It’s All True)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共同呈现,将展出涵盖他整个艺术生涯的250余件作品,试图全面呈现一个真正的康纳。正如康纳所言:“我是艺术家、反艺术家、浪漫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披头族;我微妙、激进、易懂、晦涩、崇高、粗俗。这一切都是真的。”
6月28日,广东美术馆“林飞龙与诗人”展览开幕,呈现林飞龙的上百幅版画,其中包含他为当时许多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插画。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共同关注,使林飞龙与文学界人士往来频繁,正是与该时期法国杰出诗人的交流促使他创作出风格细腻、自由与流畅的版画作品。
6月30日,浙江美术馆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这是浙江美术馆与山西博物院的馆际交流展,共展出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其中有13件册页,不少作品都是第一次亮相。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表示:“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书画展,而是通过这些书画,带领观众看一段历史,看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今年夏季,全球范围内揭幕了多件户外装置作品。克里斯托(Christo)在意大利伦巴第海域建造的漂浮码头每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法国凡尔赛宫的作品运用光影的变幻探讨了生态议题,而美国猎人角滨水公园(Hunter’s Point South Waterfront Park)的新装置则成为了经济的晴雨表。这些艺术作品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产生空间、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公共张力
7月2日,“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录像艺术发展为线索,分为“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及“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两部分,全面勾勒国际录像艺术的发展历史。“香港录像艺术”则以特别单元的形式呈现。
盛夏各地的LGBT艺术展览延续了刚刚结束的LGBT“骄傲月”、伦敦同志骄傲游行的热情。从纽约亚文化的影像记录,同志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的艺术生涯回顾,到酷儿文化史的追溯,《艺术新闻》搜罗了全球各地的LGBT艺术展览,呈上这份展览清单。
7月3日,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Cass Sculpture Foundation)举办了“无序之美”(A Beautiful Disorder)群展,这是基金会首个委托华人青年艺术家全新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展览,由张温惠(Wenny Teo)、克莱儿·谢伊(Claire Shea)和廖薇(Ella Liao)担任策展人。参展的18位艺术家分别是毕蓉蓉、曹丹、曹斐、程然、崔洁、何颖宜、李景湖、陆平原、徐震(没顶公司出品)、马文(Jennifer Wen Ma)、宋拓、涂维政、王思顺、王卫、王郁洋、张如怡、郑波和赵要。中英两国在园林美学上的历史联系和变迁是此次华人艺术家在地创作的重要出发点。
进入7月盛夏,除了美术馆与博物馆外,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各家画廊也开启了暑期展览档。从苗颖对“后网络艺术”的反思,到“好汉是不能被打败的”的李振华,也有在本周末集中开幕的“绿光终将消失”、“重置已知”等群展。《艺术新闻》盘点了京沪两地的23场画廊展览,为夏季艺术生活提供行动指南。
6月1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开幕。涡轮大厅(The Turbine Hall)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旧馆的0层,是一个庞大空旷的展览空间。200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开馆至今,每年在涡轮大厅都会展出一名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涡轮大厅作为泰特现代艺术馆标志性的后工业时代展览场地,在最近几年间向外界呈现了多个备受瞩目的艺术项目。《艺术新闻》对这些大型项目进行了总结,带你领略涡轮大厅营造奇观的历史性瞬间。
6月26日,“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在OCAT研究中心开幕,由巫鸿担任策展人。展览第一部分“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呈现了从1997年到2000年初12个中国当代艺术展的核心文献。第二部分“取缔:关于展览的展览”,主要放映由吴文光拍摄的“是我--九十年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个展览在开幕前一天“因故取消”当天发生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