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香港将迎来亚洲范围内最具规模的艺博会——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展的到来为香港全城带来了艺术热力,各大艺术机构与画廊都将在香港巴塞尔期间推出展览。TANC将为您带来香港3月的艺术活动清单,为您的香港艺术之旅提供一份全面指南。
3月12日,《玛格南大师展:布鲁诺·巴贝和伊恩·贝瑞》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开幕。上世纪60年代结缘图片社的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和伊恩·贝瑞(Ian Berry)延续了独立新闻摄影的精神,纪录了二十世纪下半叶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
3月5日,自1930年以来英国最大的波提切利展览“波提切利再想象”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开幕。在呈现50余幅波提切利的原作之外,展览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伊尔莎·夏帕瑞利(Elsa Schiaparelli)、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以及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等艺术家的雕塑、摄影、绘画、舞蹈、行为艺术、电影甚至服装设计创作,回顾了这位经典大师的绘画作为图像母题为后世所带来的灵感启发。
2016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将于3月10日至3月19日举办,参展的画廊、拍卖行将呈现喜马拉雅艺术、中国古代玉器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地区的古代和现当代艺术等诸多作品。同样在美国东海岸的华盛顿、波士顿等地也在举办东方古代及现当代艺术展览。
“我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群展于今晚(3月3日)亮相上海chi K11美术馆,这是该空间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大一次群展。参展的56位艺术家既有当下最活跃的青年艺术家,也不乏前辈艺术家,可谓中国当代艺术家一次群像式的集体展示。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也将是该展览作为一个大型网络社群艺术计划的预热……
3月将掀起新年来首次艺术热潮。上海私人美术馆的大型展览纷纷启动,香港的艺术机构也赶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开幕之前进入了排期密集的展季。TANC在本月末整理了3月期间大中华地区的重点展览推介,为您本季的观展行程提供参考。
2016年1月27日,路易·威登基金会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展览“本土:动荡与变革时代中的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12位来自不同年代但同样生活在中国内地的艺术家,他们广泛运用着从本地传统和文化,以及前沿技术中汲取的技术与媒介,时而关联甚密,时而与其对抗。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展览策展人田霏宇谈及了如何在欧美语境之中“负责地”传达中国当代艺术的观点与立场。
2月22日,“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在太古坊ArtisTree开幕。”结束了此前两年在瑞典于默奥和英国曼彻斯特的旅程,M+视觉文化博物馆令人瞩目的希克藏品展终于返回香港本地。展览以史论结合的策展视角,呈现了自2012年M+接受希克藏品以来,以其机构化的视角所做的增补和研究工作。作为机构自身,过去的4年间M+在展馆建设与人事上均面对诸多挑战,在香港缺乏发达美术馆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矛盾现状之下,M+能够成为未来亚洲最重要的博物馆吗?
2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两大艺术机构——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Zentrum Paul Klee)联袂推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继2005年希克中国当代收藏在欧洲的第一次大展“麻将”之后,此次展览再次呈现了其收藏体系中的150余件重要作品。由于这些藏品中的一部分将在2017年至维也纳巡展后正式落户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私语”即是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后一次亮相瑞士。
2016年1月22日,新加坡艺术家张奕满个展“闲言碎语”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作为艺术家在中国境内的首场美术馆级别个展,张奕满以7件全新作品向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类叙事媒介的功能发问,展开一场观念上的探索。这位出生于1977年的艺术家创作跨越图像、行为表演、装置、情境以及写作的中间地带,在“闲言碎语"中流露出荒诞调侃与黑色幽默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