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至3月12日,著名美籍华裔艺术家、建筑师林璎首次在佩斯香港举办个展。林璎以她一贯的跨学科视野和诗意表达方式,将环境保护与艺术巧妙结合,开启了一个关于自然与生态的对话。
1月16日,“被遗忘的行为艺术家”夏洛特·摩门(Charlotte Moorman)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玛丽与雷·布洛克美术馆(Mary Leigh Block Museum of Ar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开幕。此次展览探索了摩门的作品与生活,并以其为线索,力图勾勒出上世纪60到80年代间美国前卫艺术圈的时代风貌。
冬季寒风未退,这13个国内新展却已在召唤艺术爱好者,2016年的观展旅程不如从1月,从身边的艺术机构和画廊展览开始。
在制定新年“艺术之旅”时,《艺术新闻》不仅放眼全球,也立足本土。从2016年1月至12月,我们以每月一个“特别推荐”+“展览推荐”的方式将全国各地重要美术馆的展览一网打尽。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今年更详细的艺术活动,请留意TANC出品的《2016全球艺术之旅》。
惠特尼美术馆的“劳拉·普瓦特拉斯:宇宙杂音”在2016年2月初开幕。这次展览是普瓦特拉斯的首场个展,她曾因拍摄记录了影片《第四公民》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9/11”事件后,人们时刻有被监控的可能,普瓦特拉斯的工作让观者意识到“我们是受到监控的人”。而在恐怖袭击于全球各地频频发生的当下,“监控”所涉及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正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宇宙杂音”的举办,也适时地为这一社会议题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
MoMA PS1一年一度的“大纽约”(Greater New York)以来自157位艺术家的逾400件作品对大纽约地区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梳理。自1971年成立以来,MoMA PS1的发展历程也是纽约艺术生态演变的佐证,而本次展览中,新老艺术家作品的并置也反映了40多年来纽约艺术圈的格局变化与新老更迭。
作为战后日本现代艺术的代表,井上有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正在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进行的“诞辰百年纪念展:井上有一”以200多件作品呈现了井上有一的毕生创作。这位日本艺术神坛上的书法家是如何探索书法中“自由之道”,又是如何在西方兴起“抽象主义之风”之时蜚声海外?
2016年2月15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比利时诗人、艺术家马塞尔·布达埃尔的回顾展,这是艺术家在纽约举行的首次大型回顾展。这位艺术生涯短暂却多产的艺术家到底对艺术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次展览将展出他跨学科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对他复杂的创作轨迹进行一次系统梳理。
正在日本横滨美术馆举办的村上隆收藏展中不仅有安塞姆·基弗、奈良美智等艺术家的作品,还展出了村上隆多年收藏的各种“像垃圾一样”的物件。如果说,村上隆的收藏有可能让有“强迫症”的读者抓狂,那么,遗憾的是患有“收藏癖”的艺术家并不止村上隆一人。
2016年1月29日,白教堂美术馆大型群展“电子高速公路(2016-1966)”在英国伦敦开幕。展览回顾了50年来艺术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将网络时代的创作同早先的实验性探索连接起来。该展览汇集了100余件作品,展现了50年来的艺术家对科技这一概念的感性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