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新任艺术总监金岛隆弘上任后的第一届“艺术北京”在今天(4月30日)举办VIP预展。本月初,他与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及《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就艺博会这一在全球艺术界拥有重要话语权的商业形态展开了讨论。曾为东京艺博会(Art Tokyo)工作5年的金岛隆弘分享了他对“艺术北京”未来的设想和对国际艺博会生态的看法。
4月30日,“艺术北京”VIP预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这一届展会同样由“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ART PARK公共艺术区4个部分组成,吸引大量北京艺术界人士前往参观。而同时,北京地区的美术馆、非营利机构和画廊等也正在举办各式当代艺术展,呈现影像、装置、绘画等媒介和不同代际艺术家的创作。
4月29日,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举行展览“真实的假像”,本次展览由姜节泓和马克·纳什(Mark Nash)担任策展人。来自世界各地34位艺术家的60多件作品以声、光、电激发人们对“影像”这一概念的新想象。展览标题“真实的假像”以别字“像”来指向探讨的“图像”,亦“真”亦“假”来回应对当代影像概念的诠释。
“视频是我们当今时代的媒介,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藏品来反映我们的时代”,法国著名收藏家勒梅特夫妇自1996年开始收藏影像艺术作品,其收藏的作品质量极高且非常国际化,被权威的国际艺术收藏数据库“拉里名单”(Larry's List)列入影像和新媒体艺术收藏的前10名。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的核心项目之一,5月,“勒梅特影像艺术收藏展”系列将于北京、上海、沈阳和成都展出,来自不同国家的影像作品呈现我们的多维世界。
作为北美地区极少数着重推动亚洲当代艺术的公共美术馆之一,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在去年聘请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郑胜天担任其总监。月前,郑胜天在乌镇召开的发布会上将当前亚洲馆的现状类比于香港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并谈到了该馆与亚洲艺术的历史渊源。
今年3月,伯克利艺术博物馆暨太平洋影像档案库为下设的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了落成仪式,以纪念这位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学者对母校及其艺术博物馆做出的杰出贡献。该研究中心将于5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届时,大众将有机会在此零距离欣赏高居翰生前所藏的景元斋中国画,以及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的众多亚洲艺术珍藏。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的首展“夏木垂荫”即将于7月6日开幕,展品包括孙君泽《溪边水榭》在内的一系列宋代至清代书画珍品。
随着今年2月白立方(White Cube)画廊与其代理近25年的艺术家马克·奎恩(Marc Quinn)正式分道扬镳,一系列关于画廊资产、艺术家权益、后续展览以及生产成本的问题随之而来。《艺术新闻》就这些问题咨询了艺术家、画廊主、艺术经纪人等近40位相关人士。
随着今年2月白立方(White Cube)画廊与其代理近25年的艺术家马克·奎恩(Marc Quinn)正式分道扬镳,一系列关于画廊资产、艺术家权益、后续展览以及生产成本的问题随之而来。《艺术新闻》就这些问题咨询了艺术家、画廊主、艺术经纪人等近40位相关人士。
一场“晚明绘画作品展”正在天津展出。说起明代绘画,人们定会想起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武林画派等江南地区的绘画流派。这些画派也是江南地区艺术机构的研究核心,苏州博物馆在过去几年就曾举办过“吴门四家”展览。而对明代的关注并不止于江南地区。以明清绘画为一大馆藏优势的天津博物馆,也举办了多场明清书画展览,今年年初开幕的“晚明绘画作品展”则试图打破江南各派的地域限制,呈现晚明时期书画发展的多元面貌。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灾难30周年纪念日,这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在不断“辐射”着当地的生态和人们的生活。值此之际,3场分别在布拉格和芝加哥的展览悼念逝去的家园和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