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由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主办的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开幕。双年展呈现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77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创作,以东南亚为焦点,呈现超过150件跨媒介的影像、装置、声音和表演艺术作品,以及全新的委托创作。
三十年里,万维网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沟通方式、连接模式、娱乐设施,甚至改变着人类观看与被观看的方式;而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中国也在此同时出现了最早一批使用电脑、录像、网络等新型科技的当代艺术家。
“从80、90年代中国艺术家的宏大叙事,随着中国社会40年的转型,到如今艺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自然、单纯的形态,在整个艺术系统的转向中,将刘建华作为一个个案来看待,他的创作价值如何呈现?”
从石墙运动的纪念巡展,到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纳的首次博物馆大型回顾展,从迈阿密海滩出发,《艺术新闻》精选出8个展览,作为全球艺术圈的年末推荐。
12月2日,由现代传播旗下《周末画报》主办,Modern Art策划,雷克萨斯独家赞助的“天工开物∙预见生活之美”匠心展在广州文立方M³艺空间圆满闭幕。这个以“预见生活之美”为主题的展览,正在从海上丝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广州出发,走向下一站吴越之乡、西子湖畔的杭州。
“冇限人类——人类的极限与局限”是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Motorstudio)与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的第二次联合展出项目,由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总监、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方向教授、策展人、艺术家费俊联合策展。
“我第一次拍摄的时候,一直刮着东风,东风吹着河水,河面变得光滑起来,但我却想要的却是一个粗糙的河面。所以我需要另一阵风,从相反方向吹来的风。”
自1988年起,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将他的展览视为一整件作品。11月13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幕的波尔坦斯基个展“留痕时间”(Faire son temps)正是由艺术家亲自设计。
今年欧洲最古老摄影季——阿尔勒摄影季迎来第50年纪念,11月22日,依然是厦门的海边,第五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简称集美·阿尔勒)开幕,共呈现了30个展览与55位来自各个国家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