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入扩建翻新的队伍。全新的建筑为博物馆扩容提供了可能,也增加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艺术新闻》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便是在2007年至2014年这段经济衰退期,美国仍然投入了近50亿美元在26家博物馆的建设项目上。与此同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大都会博物馆(Met)和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3家顶级博物馆却在连续4周内宣布了裁员或自愿离职计划,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博物馆高层职员。持续扩张的繁荣,对比大面积裁员的萧条,纽约博物馆的前路究竟在何处
2016年OCAT研究中心邀请到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进行为期一年的“OCAT研究中心系列年度讲座”。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艺术史在汇入西方学术反思大潮后,告别通史写作,纷纷进入“重写”的阶段,巫鸿研讨班第二期“重构中的美术史”中,不同领域和方法论的艺术史学者在个案研究中重新发掘美术史“证据”,回应“美术史学科反思与建构”这一巫鸿学术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6月26日,“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在OCAT研究中心开幕,由巫鸿担任策展人。展览第一部分“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呈现了从1997年到2000年初12个中国当代艺术展的核心文献。第二部分“取缔:关于展览的展览”,主要放映由吴文光拍摄的“是我--九十年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个展览在开幕前一天“因故取消”当天发生的情景。
英国时间6月23日,英国全民脱欧公投最终以51.9%投票率以支持脱离欧盟而告终,这个结果不仅给英国本国政治、经济带来巨大震动,其影响也波及文化、艺术领域。在脱欧公投启动之前,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主、交易商、艺术法律公司等各艺术界人士都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留在欧盟的意愿与呼吁。然而不遂所愿,如今脱欧已成定局,究竟会对整个艺术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6月21日,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在伦敦举行,尽管大多数拍品以高于预估的价格成交,但较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跌幅。而于次日举行的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也是以部分拍品流拍或成交价低于预期的结局收场。两场怀揣“莫迪里亚尼”的同城竞争,两个反响平平的拍卖结果,或受到近期英国脱欧表决进程的影响。
6月22日,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聚焦“垮掉派”诗人的展览开幕,而法国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展览也于23日在东京宫(Palais de Tokyo)迎来第一批观众。作家与文学受到美术馆和画廊的青睐,已经日渐成为新的趋势。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隋建国于今年5月底创立了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该艺术基金会目前以隋建国工作室为展示空间,除了推广其个人艺术作品外,也力图支持雕塑教育和艺术教育,梳理雕塑理论的学术研究,并在现有体制下思考艺术家如何处理身后之事的问题。在与《艺术新闻》的对谈中,隋建国谈到了艺术家在基金会中的角色,以及基金会未来的定位与方向。
今年春,日本和法国相继推出了列车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现美新干线”(Genbi Shinkansen)和以奥赛博物馆印象派作品与凡尔赛宫为主题的列车,旨在将艺术从美术馆中解放,更好的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海报、画作到影像、装置,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的艺术与设计项目和伦敦“地铁上的艺术”(Art on the Underground)在过去近20年里推陈出新,最大化地将两个领域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些铁路项目连同一系列城市运输与艺术交叉的项目在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富于灵感。
作为泰特美术馆的总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Nicholas Serota)重新定义了21世纪美术馆的先锋范本——他领导了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New Tate Modern)的建设,赋予展览空间当代艺术的活力与感染力,而塞罗塔本人也堪称艺术界中的“明星馆长”。他是如何说服董事会建立新馆?泰特美术馆未来的艺术收藏方向是什么?塞罗塔又是否会在泰特留任?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际,《艺术新闻》采访了这位变革先锋。
6月1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开幕。涡轮大厅(The Turbine Hall)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旧馆的0层,是一个庞大空旷的展览空间。200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开馆至今,每年在涡轮大厅都会展出一名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涡轮大厅作为泰特现代艺术馆标志性的后工业时代展览场地,在最近几年间向外界呈现了多个备受瞩目的艺术项目。《艺术新闻》对这些大型项目进行了总结,带你领略涡轮大厅营造奇观的历史性瞬间。